言事都向內(nèi)中求

《財富》(中文版)-- 中國古諺:“非知之艱,,行之惟艱?!闭Z出《尚書·說命中》:“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薄渡袝酚涊d傅說對商王武丁說:“懂得道理并不難,,付諸實行才艱難?!薄秱慰讉鳌罚骸把灾?,行之難?!?/p>
“知易行難”是知行關(guān)系的一種狀態(tài),,而知行關(guān)系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墩f命中》這兩句話,,應(yīng)當(dāng)看作是東晉人的意思。原因是《說命中》本為《偽古文尚書》中的一章,此書是晉代梅賾獻給晉元帝的《尚書》,,后被考證系假托于古文經(jīng)而偽造,,故稱《偽古文尚書》。內(nèi)中附有偽稱“孔安國”所作之傳,,被稱為《偽孔傳》,。
圍繞知行的爭論是:實踐難,還是獲得真知難,?其實老子早就說過:“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保ń癖镜陆?jīng)第七十章)
首先,,老子說,我(有道者)所說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天下卻沒有人能夠理解,沒有人能夠施行,。為什么,?因為易知易行的主張未必是好的主張,所以,,老子進一步表示,,“我”發(fā)“言”是“有宗”的,成“事”是“有君”的,?!把杂芯掠凶凇?,意謂,,我的主張據(jù)于道,我的行事本于德,。
“我”的主張不僅容易理解,、容易實行,,而且是有所本、有根據(jù)的,,但即使這樣,,還是“不我知”,這又是為什么,?“夫唯無知”,,因為沒有智慧。正由于人們不理解這個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難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總是穿著粗布衣服,,懷里卻揣著美玉。
仔細(xì)琢磨老子這段話,,如果用它來看待知行關(guān)系,,顯然是知比行更難?!暗陆?jīng)”首章有一段:“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怎么理解這段話,?按照任繼愈先生在《老子今譯》中的說法,,具備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現(xiàn)為形式上的德,,因此就是有德。下德的人死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也即形式上不離開德),,可是反而失去了德。陳鼓應(yīng)先生在《老子今注今譯》中對此的譯法則是: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實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沒有達到德的境界,。
其實更好的理解可以從《韓非子·解老》中找到:“德者,,內(nèi)也;得者,,外也,?!系虏坏隆云渖癫灰谕庖?。神不淫于外,,則身全。身全之謂德,。德者,,得身也?!钡率侨松韮?nèi)之物,,而得卻是向外部獲取。韓非子認(rèn)為,,“上德不德”這句話,,是說具有上德的人的精神不游離自身。精神不游離,,自身就能保全,。自身能夠保全,也就稱為“德”,?!暗隆本褪堑玫阶陨怼?/p>
如此一來就很清楚:“上德”所以“有德”,,是因為它不去外部尋求“德”,,而“下德”所以“無德”,是因為它依靠外部手段而尋求“德”,。這種思想在《老子》中可謂一以貫之,。《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蔽迳⑽逡?、五味,、馳騁畋獵與難得之貨等感官誘惑都不利于求“德”。第四十八章:“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睖p少外部欲求,才能無限接近“道”,。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p>
向內(nèi)求德的功夫就是求知的功夫。所謂德,,是對真知有得于心,。唯其如此,方可能有德行,。這令我想起蘇格拉底“德即知”的主張,,道德是智慧、知識,,也就是對善惡原理的洞見,。
按照中國古人的講法,“德”由“道”生,。王弼曰:“德者,,得也?!?…何以得德,?由乎道也?!边@與《管子·心術(shù)上第三十六》中的“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得以職道之精,。故德者,得也,;… …以無為之謂道,舍之之謂德,。故道之與德無間,,故言之者不別也”思想相一致,。
道生德,故道乃德之舍,。又道生萬物,,故云“物得以生”。心智依賴德,,也才能認(rèn)識道的精髓,。無為叫作道,體現(xiàn)它就叫作德,,所以道與德沒有什么距離,,談?wù)撍鼈兛梢圆患訁^(qū)別。
不論管子,、韓非子還是王弼,,其實都在解釋和說明《老子》第二十章的最后一句:“孔德之容,惟道是從,?!蓖蹂鲆浴翱铡苯忉尶祝翱椎隆奔础翱盏隆?。河上公以孔為大,,“孔德”即“大德”?!墩f文》:“孔,,通也?!倍巫ⅲ骸巴ㄕ哌_也,,于易卦為泰??子?xùn)通,,故俗作空,穴字多作孔,?!薄巴榧麨閮?。故凡言孔者,,皆所以嘉美之?!笨偠灾?,孔為通達,其義通孔穴,、空,、嘉美,。
容:容量、雅量,?!墩f文》:“盛也。從宀從谷,?!毙煦C曰:“屋與谷,皆所以盛受也,?!币隇榘葜狻,!独献印返谑徽拢骸叭?,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比棗l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dāng)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nèi)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fā)揮了它的作用,。
“孔德”即“當(dāng)其無”,也就是“店心”之德和虛懷若谷的修為。真正具有通達德性的人,,無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而行,。(財富中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