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擺脫羨慕嫉妒恨,?

我最近參加了一次會議,在會場碰見一位女士,,我們是點頭之交,多年未曾聯(lián)系,。當時,她坐在桌前給自己的新書樣本簽名,,面前是蜿蜒的長隊,,從展位邊一直排到會議中心深處。
在這次偶遇以前,,我還曾毫無來由地想起過這位女士,。“她寫的那本小說不知道怎樣了,?”我當時好奇地想,。是取消出版了,?還是沒寫完?我承認,,這些猜測毫無根據(jù),,完全是我想的太多。
想到她可能失敗,,我就開心,,到了我不愿承認的地步。我和她沒仇也沒怨,,可看到她有那么多粉絲,,我?guī)讉€小時都心緒難平。
好勝可能激起我們一遍遍的強烈內(nèi)省,。見到別人事業(yè)騰飛,,我們會問自己,有什么致命缺陷阻礙自己取得別人那樣輝煌的成績,?是天資不夠,,還是更嚴重的問題——我們太懶、太害羞,,還是行為過于逆反因而抓不住機會,。
我先是自責在Twitter上發(fā)帖太少,然后又怪自己對這個沒真正重視起來,,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往往是:應(yīng)該更努力地工作,。所以,過了心里郁悶的階段后,,和更成功的人比較一般會讓我振作起來,。(比如這次,由于隱隱懷疑跟那位女士相比我太失敗了,,這才會全神貫注寫這篇專欄,。)
可如果要依賴小小的嫉妒心讓自己上進,顯然不是長久之計,甚至根本就算不上一種策略,。通常改變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甚至對說些騙自己的話,其效果會更好,。
為什么我會希望那位相識的女士出書失?。拷?jīng)濟蕭條時期推出勵志書籍的作者已有解釋,。拿破侖?希爾創(chuàng)作了1937年的暢銷書《思考致富》,。他若在世,應(yīng)該會批評我形成了一種“稀缺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是指,,認為我們身邊的愛,、金錢和認同是有限的,其他任何人的成功都意味著,,留給我的這些資源會變得更少,。與“稀缺心態(tài)”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富足心態(tài)”,即認為資源非常充裕,,人人都能得償所愿,。希爾認為,成功人士通常擁有“富足心態(tài)”,。
相信理論上的富足普遍存在,,確實有助于克服嫉妒心,但如今保持這種心態(tài)頗有難度,。因為我們生活的時代有遠比過去豐富的渠道,,來獲悉他人的各種進步。這是當今社會文化的陰暗面,,在這種氛圍中,,人們頻繁的更新著自己的狀態(tài)。在希爾那個年代,,想了解競爭對手怎樣行事,,人們必須親自出門打探,,得走訪城鎮(zhèn)跟人直接交談,。那時的人當然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獨自坐在桌前上網(wǎng)就能了解對手的動態(tài),,其間還得時不時看到中學(xué)好友的曬娃照,。即使有人懷著堅定的富足心態(tài),面對可以隨時用谷歌搜到的各類信息——別人最近怎樣,、最近去了哪,、有多少粉絲點贊,也必定會產(chǎn)生某種焦慮,。
有趣的是,,我發(fā)現(xiàn),內(nèi)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有可能在社交媒體上產(chǎn)生挫敗感,。有研究顯示,,對于高敏感的人群,沒有隔間的開放式辦公室會影響到他們發(fā)揮最佳工作狀態(tài),。心理治療師內(nèi)奧米?沙拉蓋指出,,沒有隔墻的“保護”這類人將不得不為自己劃定“心里邊界”來控制分心和干擾。而對周圍環(huán)境不敏感的人在此類環(huán)境里會表現(xiàn)得更好,。人們還未意識到這也是少數(shù)職場優(yōu)勢之一,。
歸根結(jié)底,,同自己比較才是唯一有益的做法。我花了幾天時間,,終于不再為那位熟人的粉絲長隊傷神,。但期間我很努力地集中精力讓自己不去介意,或者更重要的是不去比較,。諾曼?文森特?皮爾1952年出過一本書,,名為《積極思維的力量》。雖然此書的建議值得商榷,,但也有先驅(qū)之舉:肯定了今天人們說的“專注力”,。皮爾在書中寫道:“我建議一天至少兩次腦子里什么都不想,如有必要可以多幾次,。清空大腦中的恐懼,、怨恨、不安,、追悔和愧疚,。只要你有意識地努力放空大腦,情緒往往就會舒緩,?!?/p>
皮爾認為,每個人每天都應(yīng)該留出至少15分鐘保持絕對平靜,。皮爾應(yīng)對競爭的策略可能會讓有些人覺得古怪,。他建議養(yǎng)成為別人祈禱的習慣,而且要反復(fù)祈禱,,毫無偏見,。不論是街頭擦肩而過的陌生人,還是透過火車車窗看到靜立于庭院中的女士,,都要祈禱,。祝愿他們身體健康、生活富足,,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這樣,你可以專心的完成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而不是被負能量所束縛,。到了一定時候,你很可能不再那么關(guān)心別人的舉動,,因為你的成就已足夠令人嫉妒,。
現(xiàn)在,我希望她的書成為暢銷書,。因為一旦成真,,我會想沒準我對新書大賣亦有貢獻呢,,這種猜測同樣毫無根據(jù),但卻絕非尖酸挖苦,。
譯者:Pessy
審校:夏林
-
熱讀文章
-
熱門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