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術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宛三戶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勾踐二十余年,,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臥薪嘗膽,,卒以滅吳,。勾踐稱霸,受尊為上將軍,,但范卻深知有功于越王,,難以久居,只因“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遂乘舟浮海而去齊,,變名易姓為鴟夷子皮,,率子與徒在海邊結廬而居,,墾荒耕作,兼營副業(yè),,未幾積累萬貫家財,拜為齊相,。此時,范蠡二次選擇急流勇退:“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庇谑菤w還相印,,散盡家財,,再遷到陶,自稱陶朱公,。
????陶地居天下中(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與各諸侯國四通八達,,是貨物的交易地。范蠡從耕畜起家,,繼而經商,,逐什一之利,短短幾年,,再成巨富,。司馬遷在《史記》中說:“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茍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并夸他“富好行其德”。
????范蠡事見于《國語》之《吳語》,、《越語上》,、《越語下》等,,其中又以《越語下》一篇最詳?!妒酚洝ぴ酵豕篡`世家》當中除了勾踐復國的事跡以外,,太史公也花了相當大的篇幅介紹范蠡離開越國后之事。除此而外,,在《貨殖列傳》中亦有范蠡“三致千金”之語,。
????范蠡被后世人尊為財神和“商圣”,乃中國商人之鼻祖,。史書中有語概括其平生: “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這樣一位戰(zhàn)略家,、軍事家、智者與實干家,,不惟有超凡智慧,,更兼有干練之才。綜而觀之,,范蠡的過人之處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盱衡大局、判斷時機的政治特質,。
????范蠡長于謀略的能力,,直接影響了吳越兩國的命運,決定了兩國的興亡盛衰,。在越王勾踐復國的過程中,,范蠡是最重要的參謀,其運籌帷幄的能力,,可與張良媲美。蘇軾曾言:“范蠡,、留侯雖非湯武之佐,,然亦可謂剛毅果敢,卓然不惑,,而能有所必為者,。觀吳王困于姑蘇之上,,而求哀請命于勾踐。勾踐欲赦之,,彼范蠡者,,獨以為不可,援桴進兵,,卒刎其頸,;項籍之解而東,高祖亦欲罷兵歸國,,留侯諫曰:‘此天亡也,急擊勿失,?!硕苏?,以為區(qū)區(qū)之仁義,不足以易吾之大計也,?!?/p>
????范蠡這種盱衡大局、判斷時機的特質,,在史書中多有描畫。例如,,《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載:“(越王)三年,,勾踐聞吳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報越。越欲先吳未發(fā)往伐之,。范蠡諫曰:‘不可。臣聞兵者,,兇器也,;戰(zhàn)者,,逆德也;爭者,,事之末也,。陰謀逆德,,好用兇器,試身與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酵踉唬骸嵋褯Q之矣,。’遂興師,。吳王聞之,,悉發(fā)精兵擊越,敗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棲于會稽?!惫篡`不納范議,,遭致大敗,足見當時范蠡對于整個局勢的掌握相當精到,。
????勾踐僅剩五千兵卒,,被圍會稽山。范蠡勸勾踐暫時投降吳國,,因處危機時,最重要的是先保全生命,,哪怕是卑辭厚禮,,哪怕是屈身以臣,。他的“乞吳存越”之策為勾踐許之,這才有后來復國稱霸的可能性,。他向勾踐慨述“越必興,、吳必敗”的道理,,陪同勾踐夫婦在吳國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礪堅”。三年后歸國,,與文種擬定興越滅吳九術,,譜寫了一段歷史的傳奇篇章。
????其二,, 洞察世情,、 通曉人性的心理特長,。
????范蠡除了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能臣之外,還對人性有透徹的理解,,以現(xiàn)代的眼光來看,,稱其為心理學家毫不為過。他對人性的洞察,,為他免去殺身之禍,贏得功成身退的美名,。前文曾說,,后世評論家嘗將范蠡與留侯相提并論。除了雄才偉略之外,這兩位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居功,知進退,。陳仁錫說:“從古功成身退于主眷方深之際者,,獨有范蠡子房,其余諸人,欲去而不能者,,只是心上不超脫,,便于世上不勇決。英雄到此,,便難說大話矣?!?/p>
????范蠡有此大智慧,,緣于他認識到,侍君之道,,可共苦而不可同甘。蘇軾評曰:“范蠡知勾踐可與共患難,,則為之滅吳以致其功,;知其不可與同安樂,則棄之浮江湖如去仇讎,。”不得不承認,,范蠡對君王心理有著精準的把握,;試看后世,歷代君王殺功臣者何其多,。《戰(zhàn)國策》云:“成功而不去,,禍至于此,。此所謂信而不能詘,往而不能反者也,。范蠡知之,超然避世,長為陶朱,?!?/p>
????其三,,不舍不得、為富而仁的商業(yè)眼光,。
????范蠡三遷,最后選擇陶地,,這說明他深諳交易通路的重要性,,經商首先要占據(jù)地利優(yōu)勢,。范蠡認為在陶地,“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按現(xiàn)代的說法,,他實際從事的是國際貿易。在陶地這個最佳經商之地,,范蠡操計然之術,,根據(jù)時節(jié)、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他的商業(yè)思維和經營技巧被后世稱作“陶朱術”,,主要表現(xiàn)在:
????* 道德經商,。陶朱公經商僅“逐什一之利”,,薄利多銷,,不損人利己。
????* “農末俱利”,。在中國古代,,社會生產以農為本,稱商為末,,社會普遍重農輕商。陶朱公提出“農末俱利”的經濟理論,,采取“以末致財,,以本守之”的經營策略,,其農牧商結合的模式,確保了經營的成功,。
????* “隨時以行”。范蠡說過:“圣人隨時以行,,是謂守時”,,“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他善于預測發(fā)展趨勢,,捕捉成功的先機,。為此他提出過很多著名的商理,如“夏則資皮,、冬則資遌,、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得時無待,,時不再來”等,至今仍是經商的至理名言,。
????*“積貯之理”。即貨幣周轉流通的原則,。范蠡主張加快資金周轉,,使手中“無息幣”,“財幣欲其行如流水”,。他揭示了“貴極必賤”的價格變化規(guī)律,,“論其有余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賤取如珠玉,貴出如糞土”,,要根據(jù)市場價格的變化及時果斷地買進賣出,。
????* 重視人才,。陶朱公提出“擇人”和“不責于人”的人才思想,,“擇人”就是要善于選擇經營人才,,唯才是用,司馬遷稱他為“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不責于人”就是用人不能求全責備,應用其所長,,避其所短,。(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