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與天命
《財富》(中文版)-- 孔子在天人關(guān)系問題上,,以“天”為人事的最高主宰,;因此,“天”也是人之“命”的主宰者。他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保ā墩撜Z·季氏第十六》)
孔子還說過:“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中庸》第2章)《論語》記載的“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應(yīng)當與《中庸》所載仲尼語“小人而無忌憚”的意思是一樣的,。所謂“無忌憚”,就是指小人對于“天命”不生戒慎恐懼之心,,因而無所不為,。由此可以反推,孔子對于“天命”格外重視,。
“三畏”中的第二畏,,即“大人”,《易·干卦·文言》謂:“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孔穎達疏謂:“‘先天而天弗違’者,,若在天時之先行事,天乃在后不違,,是天合大人也,。‘后天而奉天時’者,若在天時之后行事,,能奉順上天,,是大人合天也,?!贝笕耍褪侵袊诵哪恐械睦硐肴烁?。
“奉天時”,,猶言“敬天命”,“天命”與“時命”是一致的,。孟子曾經(jīng)以“圣之時者”(《孟子·萬章下》)贊揚孔子,,所謂“圣之時”,就是能夠?qū)彆r度勢,,有時命則行動,,沒有時命即停止。正如王夫之所謂:“曰‘圣之時’,,時則天,,天一神矣?!保ā蹲x四書大全說·孟子·萬章下》)船山闡明,,“圣之時”的“時”字,可與“天”,、“神”相互貫通,。
孟子論“命”,言:“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盡心上》)這是說,,一切都是命,,順應(yīng)而行就能承受正常的命運。所以了解命運的人不站在危險的墻下,。盡力行道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正常的命運;犯罪受刑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非正常的命運,。
知正命,,則不處危地。知道危險的人不會站在危險的墻下,,是因為他明白墻有倒塌的危險,。同樣的道理,明知道打家劫舍,、殺人越貨,、貪污受賄是危險的,是不是還要去試試呢,?不去試的人是知道命運的人,,是“順受其正”的人;去試試的人則是不知道命運,、不“順受其正”的人,。一句話,犯罪而死,,與立巖墻之下者同,,皆人所取,非天所為也,。
“剃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保ā睹献印けM心上》)短壽長壽都沒什么關(guān)系,懂得吉兇禍福,,皆天所命,所以要事天以終身,。立命,,謂全其天之所付,,不以人為害之。這樣做并非消極被動,,而是充滿了積極主動的個體精神,。對待天命,要做的不過是保持心靈的思考,,涵養(yǎng)人之所以為人的本性罷了,;而所謂安身立命,也不過是一心一意地加強自我修養(yǎng)而已,。孟子所主張的,,是順著內(nèi)心的情感去找尋自己的“命”,,這是立命,、知命的原始意涵。把握偶然,,珍惜所有,,不斷實踐,生命才不被命定,,才能夠獲得正命,。
古語說,盡人事,,聽天命,。人事與天命并不完全相合,太多人既不盡人事也不愿意聽天命,,或者不盡人事卻要聽天命,,或者盡了人事就是不肯聽天命。究竟人定勝天,,還是天定勝人,,這是哲學的大道理,也是歷史的大道理,。歐陽修說:“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保ā段宕妨婀賯餍颉罚┻@是典型的中國史家論述,將“天命”詮釋為“人事”,,以總結(jié)“人事”之得失,,來解釋興亡之運、盛衰之跡,,從而“垂鑒戒,、定褒貶”。
“以史為鑒”構(gòu)成源遠流長的中國史觀,,所謂“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詩經(jīng)·大雅·蕩》),“我不可不鑒于有夏,,亦不可不鑒于有殷”(《尚書·召誥》),。供后人借鑒的史書汗牛充棟,無論《春秋》,、《史記》還是《資治通鑒》都是如此,。《春秋》是孔子為拯救禮崩樂壞而作,,《史記》則意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而《資治通鑒》,,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要以歷史的得失作為統(tǒng)治的借鑒。司馬光說:“史者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先,,是故人君不可以不觀史?!蓖醴蛑u《資治通鑒》:“取古人宗社之安危,,代為之憂患,而己之去危以即安者在矣,;取古昔民情之利病,,代為之斟酌,而今之興利以除害者在矣,。得可資,,失亦可資也,同可資,,異亦可資也,。故治之所資,唯在一心,,而史特其鑒也,。”(《讀通鑒論·敘論》)
中國人重作史,,也重讀史,。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心都為“宗社之安?!迸c“民情之利病”所牽,,因而也都對史學懷有虔敬,。這種虔敬常常到達“唯心”的程度,一如王夫之所明言的,,史之治亂,,端在統(tǒng)治者之“心”。治國如此,,處事也如此,,“修心”最重要。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馬融注:“孔子不用于世,而不怨天,;人不知己,,亦不尤人?!敝熳ⅲ骸安坏糜谔欤辉固?;不合于地,,而不尤人?!薄跋聦W而上達”的意思是,,從淺近處研求人事,進而向上領(lǐng)悟天理,。
孟子說:“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保ā睹献印るx婁上》)我愛護他人,,人家卻不肯親近我,我就應(yīng)該反省自身的道德品行是不是有所缺失,;我管理督導(dǎo)下屬,,下屬卻不聽從我的指揮,,我就應(yīng)該反省自己是否充分應(yīng)用智慧來行事;我禮貌對待別人,,別人卻仍然粗魯?shù)鼗貞?yīng)我,,我就應(yīng)該反省自己的恭敬是否不夠周全。做任何一件事情,,收不到應(yīng)有的成果時,,就應(yīng)該反省問題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若是做每事皆能如此,,身心自然就會端正,,其他人也會漸漸歸順。就像《詩經(jīng)》上說的:“永遠配合著天命行事,,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會得到更多的幸福,。”(財富中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