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正名
在《論語·子路》中有這樣一段話:“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子路問老師,如果衛(wèi)國國君要您去治理國家,,您打算先從什么地方做起呢?孔子回答:“首先必須正名分,?!弊勇仿犃诉@回答,笑話老師迂腐(那時的師生關(guān)系夠坦誠),,因為孔子以魯人出亡在衛(wèi),,怎么能夠做到為衛(wèi)之君臣父子的復(fù)雜關(guān)系正名呢?老師則譏諷弟子粗鄙,,對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不懂存疑,,而是率爾妄申己見。接下來老師講了一通為什么為政要先正名分的大道理:
如若名不正,,說來便不順,。說不順口的,做來便不成,。事情做不成,,就不能興禮樂。而如果禮樂不興的話,,單用刑罰,,刑罰也必不能中肯。最后,,刑罰不中肯,,民眾就會變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君子所定下的名,,必須要說得出口,說得出口的東西,,必須要能做成,。君子對自己的任何一句話,,總求沒有茍且就好了。
這里顯示得非常清楚:孔子是提出“名”這個概念的第一人,,而他的“正名”是“禮教”的操作內(nèi)容,,同時構(gòu)成為政的根本,也就是“正名分而立綱紀(jì)”,,實現(xiàn)“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中的一段故事可為佐證:齊景公問政孔子,,孔子一言以蔽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肮珖@服說:“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
為君者,為臣者,,為父者,為子者,,都要遵守由其名分所規(guī)定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zhǔn)則,如果名實相離,,名不符實,政治秩序就會大亂,。這也反襯出當(dāng)時大量存在著“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名分混亂現(xiàn)象??鬃由钣诖呵锬┢?,正值“禮崩樂壞”的大變動時代,東周的氏族宗法等級秩序趨于徹底崩潰,,名分制度已經(jīng)無法維持,。諸侯侵伐兼并,亂臣賊子橫行,,而孔子以為,,社會秩序的維持,必須有社會共同承認(rèn)的倫理規(guī)范,,而倫理規(guī)范的制定與實施,則必從澄清人與人的相互關(guān)系始,,自人倫禮儀觀念的厘正開始,。
馮友蘭評論說:“孔子以為茍欲‘撥亂世而反之正’,則莫如使天子仍為天子,,大夫仍為大夫,,陪臣仍為陪臣,庶人仍為庶人,。使實皆如其名,。”在這個意義上,,正名乃是為了“正實”,,“孔子以為當(dāng)時名不正而亂,故欲以正名救時之弊也,?!保T友蘭:《中國哲學(xué)史》,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1年,,第59、60頁)說穿了,正名的標(biāo)準(zhǔn)是與宗法等級觀念相配合的禮儀教化,?!罢蓖耆菫椤岸Y樂興,刑罰中”服務(wù)的,。這就是孔子為何要斥責(zé)認(rèn)為他迂闊的子路:“野哉由也,!”(仲由,你真不懂禮教?。,。,?鬃用鞔呵锎罅x,,奉正朔,用周天子春秋而非諸侯春秋,;正名分,,吳、楚君自稱“王”,,而春秋稱之曰“子”,;齊、晉雖強,,仍稱曰“侯”,;宋、魯雖弱,,仍稱曰“公”,,這便是正名的原旨。
禮教因其重視名分,,又稱名教,,即以名為教?!蹲髠鳌せ腹辍罚骸胺蛎灾屏x,,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由名會產(chǎn)生義的觀念和禮的制度,,據(jù)禮而行,,則可以體政,、正民,,使政治走上軌道?!蹲髠鳌でf公十八年》又說:“王命諸侯,,名位不同,禮亦異數(shù),,不以禮假人?!辈荒馨讯Y數(shù)錯置給他人,,這種想法在《左傳》中反復(fù)出現(xiàn),例如:“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jié)也。若以假人,,與人政也,。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保ā冻晒辍罚┤绻衙?、禮器隨便地賞賜給那些身份不相稱的人,,等于把政權(quán)交出去一樣,?!笆且詾榫髌髋c名,,不可以假人”(《昭公三十二年》),?!蹲髠鳌防锏倪@些論述,,與孔子“正名”看上去很接近,都是從“名”一直談到“政”,。
清代經(jīng)學(xué)家凌廷堪說:“上古圣王所以治民者,,后世圣賢之所以教民者,,一禮字而已?!泵趟枷胗绊懼腥A帝國兩千多年,,胡適反諷其為中國的一個“很偉大的宗教”。對名教系統(tǒng)的破壞行為被叫做“僭越”,,而僭越者會被視為“名教罪人”,。
胡適在《名教》一文中說:“‘名’是表物性的,,‘分’是表我的態(tài)度的,。善名便引起我愛敬的態(tài)度,,惡名便引起我厭恨的態(tài)度,。這叫做‘名分’的哲學(xué),?!獭Y教’便建筑在這種哲學(xué)的基礎(chǔ)之上,。一塊石頭,,變作了貞節(jié)牌坊,便可以引無數(shù)青年婦女犧牲她們的青春與生命去博禮教先生的一篇銘贊,,或志書‘列女’門里的一個名字,。‘貞節(jié)’是‘名’,,羨慕而情愿犧牲,,便是‘分’?!保ㄘ敻恢形木W(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