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與立命
中國人,,尤其中國文人,,好講“安身立命”,,與西人不同,,西人喜歡講人的得救與否,。
安身立命,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說,。一是“安身”,二是“立命”,。
首先要說的是,,“安身立命”作為一個成語,并非儒學(xué)詞匯,,而是禪宗詞匯,。出處見《五燈會元·長沙景岑禪師》:“問:學(xué)人不據(jù)地時如何,?師曰:汝向什么處安身立命,?曰:卻據(jù)地時如何,?師曰:拖出死尸著?!睘閷W(xué),,“不據(jù)地時”必不得“放心”,。由此,,“安身立命”指身心有依處而不縱逸?!巴铣鏊朗笔莻€比喻,,即“活死人”,,喻妄想煩惱起時,,拖出自己的尸體來對治,,即可消除一切思量分別之妄想,,實為安心法門,。
“問:如何是學(xué)人心,?師曰:盡十方世界是你心,。曰:恁么則學(xué)人無著身處也。師曰:是你著身處,。曰:如何是著身處?師曰:大海水,,深又深,。曰:學(xué)人不會,。師曰:魚龍出入任升沉。”
可見,,“安身立命”就是要有“著身處”,,意即在根本處見性,。歸根結(jié)蒂,佛法大義,,乃一切無著,,亦不著于“無著”,。景岑這段問答,,處處機(jī)鋒。這位禪師乃唐五代僧人,,為南泉普愿法嗣,,禪史上稱為長沙景岑,住長沙鹿苑(今麓山寺),。禪風(fēng)潑辣,,時人呼為“岑大蟲”,。
雖然佛學(xué)在出世間法上獨擅勝場,,但論及立身處世,、待人接物之世間修養(yǎng),,還是要仰賴儒家智慧?!鞍采砹⒚痹谑廊搜劾?,更多指的不是參悟佛法,而是事業(yè)有著落,,精神有寄托,。這可以追溯到《周易》的“安身”說和《孟子》的“立命”說。
《周易·系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鼻?;信,,通伸,長進(jìn),;尺蠖行動時,,先屈而后伸;蟄,,潛藏,;神,陰陽不測,。精研義理達(dá)致神妙,,來致力于運用;宜于運用以安居其身,,來增崇其德,。《周易·系辭上》謂“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致用”即此“廣業(yè)”。由此可知,,屈伸是儒者全部德行和事業(yè)的指導(dǎo)方針,。“過此以往,,未之或知”,,除致用崇德之外,不知還有什么可說的,。而真正盛大的德行,,是能窮盡陰陽、通曉化育,。
孟子講“立命”時并未言“安身”,,他所使用的詞語是“修身立命”。《孟子·盡心上》:“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這一段大可稱為儒家“內(nèi)圣學(xué)”綱領(lǐng),,因為它包括了盡心,、知性、知天,、存心,、養(yǎng)性、事天,、修身、立命等,。盡心,,就是通過反思洞察自心;“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告子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離婁上》),;知性,,知曉自己受之于天的本性,此處須知本性非習(xí)性,,所以孔子才會說:“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論語·陽貨》),而了解本性是了解天命的必然之路。
盡心知性,,存心養(yǎng)性,,這里可以看到儒學(xué)與禪宗相通之處?!读鎵?jīng)》:“五祖知六祖悟本性,,謂六祖曰:不識本心,學(xué)法無益,。若識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本心就是自心,,不認(rèn)識自己,,所有的修行都是心外求法。所以孟子又有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保ā峨x婁下》)孟子的意思是: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來加深造詣,希望自己能自然獲取心得。能自然地獲取心得,,就能堅定掌握而無不安,;能堅定掌握而無不安,就能夠積累深厚,;積累得足夠深厚,,用起來便能夠隨處都遇到源頭而取之不盡。所以君子為學(xué),,總是希望自己能自然地獲取心得并有所領(lǐng)悟。
孟子提到“居之安”,,但在“內(nèi)圣學(xué)”綱領(lǐng)中,,他進(jìn)一步提出“立命”。所謂“立命”,,就是不論壽命是長是短都不改變態(tài)度,,只是修身養(yǎng)性等待天命。漢趙岐《孟子注》云:“修正其身,,以待天命,,此所以立命之本?!比苏\知天命便能安然順受,,所得的便是正命;君子不會做立于即將垮塌的危墻之下的蠢事,,因為那是違背天命的,。盡修身之道、終老其身的是正命,,違背天命以至遭刑戮桎梏而死的,,就不是正命。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人的生命與天命之間存在的張力,。前者屬于先天所定,,后天人為無助于事,所以不可能強(qiáng)求,?!对鴩沼洝穼Υ擞凶詈玫念I(lǐng)悟,。其同治元年日記中有云:“四點入內(nèi)室,,閱王而農(nóng)所注張子《正蒙》,,于盡性知命之旨,略有所會,。蓋盡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聽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兑住は缔o》‘尺蠖之屈’八句,,盡性也;‘過此以往’四句,,知命也。農(nóng)夫之服田力穡,,勤者有秋,,惰者歉收,,性也;為稼湯世,,終歸焦?fàn)€,命也,。愛人、治人,、禮人,,性也;愛之而不親,,治之而不治,,禮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處,在盡性以至于命,。盡性猶下學(xué)之事,,至于命則上達(dá)矣,。當(dāng)盡性之時,,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驗或有應(yīng)有不應(yīng),,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知之,,若著力若不著力,,此中消息最難體驗。若于性分當(dāng)盡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學(xué),則以淡如泊如為宗,,庶幾其近道乎!”這的確是有關(guān)安身立命的至論,。(財富中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