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不得未經(jīng)消費者同意或請求擅自發(fā)送營銷短信

楊波
1,、自2009年首次提出雙十一的概念以來,這個電商的購物節(jié)已經(jīng)走到了第13個年頭,,雖然每年的成交額還在提升,,平臺和商家也樂此不疲,但是從消費者的觀感來說,,不僅越來越有審美疲勞之感,,更重要的是里面的套路年年翻新,防不勝防,。
2,、幾年前就有媒體曝光,海外電商的黑周五促銷,,就是簡單直接地降價打折,,時間也只有一天,錯過了就錯過了,,反觀近兩年的雙11,,時間越來越長,促銷從一天變成了一個月,,折扣卻越來越小,,各種充滿套路的紅包、抵扣大行其道,,程序越來越復雜,,把促銷變成了商家和平臺的廣告節(jié),消費者得到的實惠卻越來越少,,體驗上也很讓人反感,。
3、舉個例子,,現(xiàn)在阿里系App首頁上的“1111元大紅包”,,玩下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除了必須連續(xù)十幾天參與之外,,還得每天點幾十個促銷廣告,,這些都是給阿里交了廣告費的店鋪,十天下來就是幾百個廣告和產(chǎn)品來回飛,。等到開獎的那一天,,除了極少數(shù)能夠拿到平臺承諾的1111大紅包之外,,絕大多數(shù)參與者在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可能也就分了一兩塊錢,,要知道,,現(xiàn)在隨便一個電商平臺的拉新成本都高達幾百甚至上千塊。這種搶紅包的方式,,用網(wǎng)友的話說:披荊斬棘過五關斬六將精疲力盡玩到最后,,一看分了個2塊五!
4,、這種走向畸形和套路化的雙十一促銷,,平臺卻樂此不疲,而大商家為了年底的KPI,,也不得不砸錢來玩,,消費者沒有得到多少實惠,小商家也成了炮灰,,因為每年雙十一的銷量排行榜,,你看到的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的銷售額,但背后都是滿滿的平臺廣告費,。
5、今年被禁止擾民的促銷廣告,,只是商家雙十一廣告投放的一小部分,,甚至都可以說是九牛一毛,過去被曝光的快遞公司運空單,、企業(yè)找人刷量來打榜,,早就成為了每年雙十一的潛規(guī)則,只是平臺基于自身的利益不僅不愿意干涉,,還樂在其中,,商家做的一切廣告和推廣,最后都是給平臺貢獻GMV和利潤,,給商家貢獻了KPI,。
6、再舉個例子,,今年雙11促銷開啟的那一天,,兩個頭部的直播紅人一天銷量就高達近200億,1天的GMV就超過了八成上市公司的年銷售額,。對于這個銷售數(shù)據(jù),,不少網(wǎng)友就直接發(fā)問,稅務機關何時到直播間去查稅,?
7,、其實,幾年前就曾經(jīng)有人提議,對于每年各個企業(yè)的GMV數(shù)據(jù),,就應該讓稅務機關來公布,,這不僅可以打擊逃稅,也可以讓雙十一從廣告節(jié)回歸到促銷價,,只是,,站在平臺的立場上,這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今為止,,有宣布不搞雙十一促銷的電商平臺,卻沒有任何一家平臺說,,我們的GMV是繳稅之后稅務局驗證過的數(shù)據(jù),,假一賠十!
8,、歸根到底,,雙十一是為誰服務的?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這才是問題的本質所在,!無論是過去鋪天蓋地的促銷短信,還是平臺上的各種紅包套路,,并不真正在乎消費者的觀感,,更在乎參與雙十一的商家們的利益,說得難聽點,,誰是雙十一的金主,,平臺的數(shù)據(jù)就為誰服務,這才是雙十一越來越變味,、套路越來越多的根本所在,。
9、最后,,設想一下,,平臺將雙十一投放到線上線下的巨額廣告費,省下來直接變成實打實的打折促銷,,難道就不好嗎,?當然不好,如果沒有這些廣告費,,恐怕很多商家就不見得會參加了,,商家要的是這個購物節(jié)期間的產(chǎn)品曝光率,以及壓過競爭對手一頭,,某種程度上說,,雙十一的套路促銷需要改變,,恐怕需要從源頭上進行治理,比如嚴格規(guī)范市場競爭,,這才能讓雙十一回歸初心,,用戶買得放心,商家與平臺也能獲益,,而不是現(xiàn)在這樣的二人轉游戲,。

李彰柯
每次一到雙十一或者六一八等這種商家和平臺聯(lián)合制造的購物節(jié),作為消費者最頭疼的并不是該買什么,,而是手機上收到的沒完沒了的營銷短信,,這些短信雖然標注著可以退訂,但是回復退訂似乎并不能將這些短信屏蔽,,反而有可能讓消費者陷入一些電信詐騙中,。針對這種現(xiàn)象的整治可以說來的十分及時,不過,,就我自己的體驗是,,此類短信雖然少了一些,但是漏網(wǎng)之魚并不少,,如果市場管理部門能開通一個消費者舉報濫發(fā)營銷短信的渠道,,促進商家規(guī)范就更好了。
Forrest Gump
是失誤,,不是炒作

王平安
電梯轟炸沒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