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合國:馬斯克2%的個人財富能挽救4200萬人的生命

張林
“國際逼捐主義”不可取,。美國學者有研究,說大部分經(jīng)歷了美式教育的國際公務員都篤信華盛頓共識,,就是相信市場的力量與個體主義,,對加稅,、收入再分配充滿謹慎。直接向富人喊話捐錢,,也許這位官員大概是發(fā)展中國家出身,。能不能總是靠劫富濟貧來重新分配財富?不能,。能不能無視低收入群體的困境卻沒有任何行動,?不能。我們所能看到的社會體制永遠是在這兩者之間的妥協(xié),。但是,,財富再分配依賴的是體系和制度的建設,窮人富人都要有穩(wěn)定的預期,,這樣才能給慈善和捐助提供正向激勵,,即賦予富人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而不是靠道德壓力,,人性總是相似的,,一件讓人感覺有壓力并且感到羞恥的事情是難以持續(xù)的。

x
今年確實是很難的一年,,疫情,、經(jīng)濟衰退、社會動亂,、極端氣候,,各有各的難處。
聯(lián)合國糧食安全署署長比斯利稱沒有援助就會餓死4200萬人,,呼吁特斯拉創(chuàng)始人,、全球首富埃隆·馬斯克等億萬富豪“救救饑民”。身處水深火熱中的饑民固然可憐,,但是他們?nèi)钡氖羌Z食,,缺的是分配渠道,錢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
4200萬人,,如何保證人人都能拿到糧食?資金如何真正到達災民的手中,?撥付了資金又如何確定他們真的將錢用于吃飯上面,?就算有辦法將這些糧食直接發(fā)到需要的人手里,一下子收購如此多糧食,,難免會導致國際糧食價格上漲,。但糧食屬于必需品,無論多貴都會有人買,,最終只會造成價格越漲越高,,直到原本能吃的起飯的人也吃不上了,。
宗慶后先生在財富500強峰會上提到過“救急不救窮”的理念,跟該事件有異曲同工之妙,。做慈善固然是美德,,但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無論送錢還是送糧,,吃完用完后他們就又窮了,,與其期待著富豪們大發(fā)善心,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幫助饑民恢復生活生產(chǎn)秩序,,否則救得了一時也救不了一世,。

Harwen宏觀
如果美國用幾萬億美元都沒有真正改變阿富汗,憑什么馬斯克的66億美元就可以,。這樣的邏輯是說不通的,。
同樣的邏輯,按這位官員的話,,那么美國或中國財政收入的千分之一,,就可以挽留吧,他為什么不是申索大國呢,。
如果你注意觀察這世界上最糟糕的國家,發(fā)現(xiàn)他們幾乎經(jīng)常是最糟糕的,,在內(nèi)部政治與搏斗無法停歇,,還要持續(xù)為建立穩(wěn)定的政治秩序而努力時,所有外界的金錢都顯得力不從心,。
4200萬饑民面臨糧食危機,,最應該做的難道不是揭竿而起,或奮發(fā)圖強,,或建設國家嗎,?吃飽了這一頓,下一頓又靠誰接濟呢,?
窮人只會越救越多,,因為他們也是人,一樣貪婪無度且經(jīng)常好吃懶做,。如果不能從精神上提升他們,,不能激發(fā)他們自己的努力,我們永遠也救不完,。
沒有一個富強的國家是援助出來的,,相應的,也沒有一個能吃飽飯的人是接濟出來的,。
馬斯克的錢,,是用來探索人類未來夢想的,,如果有些人活著就像一具尸體,那么他可能最好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