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們困在“罰款”里
水面之下
透過現象看本質,。
我們說看一個生意必須看到本質,。快遞行業(yè)的本質就是運力和倉儲力高度集中和高度博弈的行業(yè):誰能更低成本的控制運力和組織倉儲網絡,,誰就是快遞行業(yè)的大哥,。這些和你有多少飛機、多少快遞員無關,,快遞員只是內卷的消耗品,,后面會說到,。
所以無論豐通兔如何蹦跶,一旁的中國郵政笑而不語:以國資組建的運力,、從郵政,、通管承繼來的遍布全國的倉儲和營業(yè)部且全部自有而不是租賃。單一項凈資產和倉儲費控制能力就吊打全世界所有快遞公司,。
當民營快遞無法做到上述優(yōu)勢時,,只能無限壓榨快遞員的利益:編外、臨聘,、個體戶等等招式層出不窮,。快遞員為了多掙收入,,更是被壓的沒辦法:快件亂放,、電話不打等等不合規(guī)的操作,只為了節(jié)省時間多送兩件,,只要客戶不投訴,,就不會違規(guī),這是個概率學的東西,。
而我們的郵政相關法案是用來規(guī)范以中國郵政為核心的高度規(guī)范的國企的,,民企是一定沒法做到。所以只能簡單粗暴:扣站點的押金,、對快遞員罰款等,。無論你怎么投訴,損失的只有最底層的快遞員和站點,,對公司毫無影響,。所以說快遞員實際上是民營快遞內卷的犧牲品。但快遞員沒辦法:學歷不夠,、生活所迫,,只能干這種活,明知道被壓榨也只能干下去,。所以才形成了今天我們看的現象,。

閃光的假面
送快遞表面上看來是一個非常吃香的行業(yè),之前甚至出現了月入上萬的說法,,但每位快遞員背后付出的辛勞和承擔的風險卻是鮮為人知的,。
在這個以時效性著稱的行業(yè),任何晚點都是不被允許的,,客戶嚴格的要求倒逼快遞員更加緊張地派件,而延時對快遞公司帶來的損失,,很大程度上也轉嫁到了快遞員頭上,;這有時甚至不近人情到不考慮天氣,、工作量等客觀因素,意味著不僅時薪不高,,對快遞員個人也蘊含著巨大風險,。
此外快遞員的福利保障也存在不足,快遞員與快遞公司之間的勞資關系也需要明確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