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五中國央行超預期全面降準后,周一(7月12日)A股有如久旱逢甘霖,,三大指數高開高走漲勢如虹,,截至收盤滬指上漲0.67%報3547.84點,站穩(wěn)3500點關口,;深成指漲逾2%,,站上15000點;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更是上漲3.68%至6年新高,,報3534.76點,。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創(chuàng)指與滬指的點位僅差10幾個點,,兩個指數很有可能趨平,,甚或創(chuàng)指會超過滬指,反映出當前市場對于成長股的青睞。這背后是市場對新一輪貨幣寬松周期啟動的預期,,因為相對于主要受經濟基本面影響的價值股,,成長股對流動性和政策面更為敏感。
中金公司宏觀研究團隊指出,,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復蘇高點可能已過,,下半年經濟動能可能進一步下降。其預測中國實際GDP第三季度同比增長5.8%,,第四季度同比增長5%,。如果增長進一步放緩,政策可能“易松難緊”,。自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傳遞出“降準”信號后,,9日央行即宣布降準,結合6月社融數據超預期,,中金認為當前可能是政策轉向的起點,。
任澤平團隊認為,央行全面降準,,力度超預期,,短期對沖MLF到期、政府債放量,、中小企業(yè)經營壓力,,中期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今年一季度是經濟頂部,,二三四季度邊際放緩,,經濟正從滯漲轉向衰退,未來的貨幣政策會對經濟和市場逐漸轉向友好,,寬松周期將來未來,。其判斷貨幣政策的演變方向為,不急轉彎——慢轉彎——轉彎——轟油門,。
國泰君安覃漢團隊也表示,,“降準”信號釋放或意味著新一輪貨幣寬松周期的啟動,,至于邊際寬松的節(jié)奏,,亦或是寬松的手段對于當前市場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個從0到1的過程確立,,讓貨幣寬松有了持續(xù)想象的空間,。考慮到市場對下半年資金面預期整體是中性偏緊的,,國常會定調后將會出現反向修正,,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資金面大概率會維持相對寬松,帶動利率進一步下臺階。
當然也有不少偏謹慎的論調,。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稱,由于商業(yè)銀行嚴格按照國家信貸政策開展經營,,降準后釋放的資金將主要流入國家政策支持的重大建設項目和優(yōu)先支持的中小企業(yè),;而中小企業(yè)本身缺少流動性,亟待資金支持運營,,重點項目也是“等米下鍋”,,再加上監(jiān)管要求明確且嚴格,企業(yè)獲得信貸后應該會用于自身需要,,否則就違規(guī)了,。因此不必擔心降準對股市和房市帶來的刺激。事實上,,按目前銀行的信貸體制和監(jiān)管政策,,全面降準后帶來的信貸增量投放實際上是定向的。此次降準表明穩(wěn)健貨幣政策已經開始偏松操作,,但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會趨勢性大幅寬松,,市場不宜過度解讀。
無論如何,,市場都是最聰明的,。在政策整體料偏寬松的預期下,“有‘鋰’走遍天下”的行情繼續(xù)上演,,創(chuàng)業(yè)板新晉“一哥”寧德時代周一再度大漲逾3%,,總市值超1.32萬億。而與鋰電池,、新能源等成長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中國平安為代表的價值股依舊跌跌不休,金融和地產這對“難兄難弟”周一高開低走指數雙雙翻綠,,也反映出市場對經濟基本面繼續(xù)偏弱的擔心,。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如果再細究,,會發(fā)現成長股和價值股“冰火兩重天”的原因并不止于此。
“我們對降準看法是,,最確定的是全社會財富再分配,,銀行、地產,、金融科技,、教育等壟斷型行業(yè),增加民生負擔的行業(yè)的利潤吐出來,反哺實業(yè),、制造業(yè),、高科技,縮小貧富差距,?!?對沖基金經理袁玉瑋撰文指出,他認為周一的市場走勢實際上也反映了這一長期趨勢,。
天風證券分析師劉晨明也發(fā)布研報稱,,未來中期維度的宏觀政策變量假設圍繞一個核心:從“效率優(yōu)先”到“兼顧公平”。在此背景下,,政策主線基本清晰——反壟斷,、反腐敗、壓制地產和地方政府的杠桿,、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教育,、醫(yī)療、住房等生活必須成本),;同時大力支持高端制造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扶持中小微企業(yè)(保就業(yè)、保民生),。以上政策脈絡,,均指向一類資產,即高端制造業(yè)(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等板塊)。
“市場可能將硬科技的盛宴演繹到極致,,估值貴賤在業(yè)績的非線性上行面前可能不值一提,。”天風證券認為,。
這意味著被戲稱為“永遠的神”(yyds)的寧德時代,,或許還將繼續(xù)在資本市場上演神話。
至于中小微企業(yè)方面,,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稱,盡管這一次降準的方向是對的,,但效果如何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因為目前金融機構并不缺錢,,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所以降準能不能真的帶來實體企業(yè)融資成本的下降,具有一些不確定性?!皬倪@個角度來講,,更理想的其實是降息而不是降準?!?/p>
展望未來,,央行會否進一步降準甚或啟動降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通脹預期,,而對于這一點,,目前市場并未形成共識。整體而言,,認為通脹隱憂仍存,、今年不會降息的一派仍占主流。
東吳證券宏觀研究團隊的觀點就頗有代表性,,其認為核心CPI和通脹預期仍有上漲風險,,降息可能性不大。6月盡管CPI疲軟,,但核心CPI表現穩(wěn)健,、同比持平0.9%,預計隨著國內局部疫情放緩和疫苗注射率的明顯提高,,服務業(yè)相關的價格水平還有上升的空間,,拉動核心CPI上漲。此外,,根據央行的調查,,第二季度城鎮(zhèn)居民對于未來物價的預期在第一季度觸底后明顯反彈。核心CPI和通脹預期的反彈將成為央行降息的重要掣肘,。
只是從這次降準的操作來看,,“央媽”似乎更樂于打破市場的預期。現在看來略顯另類的“降息”聲音,,誰又說得準是不是會變成先見之明,?(財富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