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意外遇刺身亡,,享年67歲。消息一出,,舉世嘩然,。
日本上一個遭到刺殺的首相是安倍的外公岸信介,也在7月,,不過那一次岸信介躲過一劫,。62年之后,刺客再次盯上這個家族的政治人物,,不禁令人感慨歷史的吊詭,。
2021年9月安倍晉三生日時,他曾表示,,“成為父親沒有做到的總理,,并且將在年齡上超過父親。在余生中,,只有盡己所能”,。安倍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和父親安倍晉太郎一樣,,倒在了67歲,,而且以這樣一種戲劇性的方式落幕。不過,安倍畢竟還是彌補了父親沒能當上內閣總理大臣的遺憾,,還成為日本戰(zhàn)后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安倍出身政治世家,外公岸信介,、外叔公佐藤榮作都當過首相,,家族名氣顯赫。3歲時,,安倍就跟隨自己的外公一起出訪,。28歲,安倍以父親秘書官的身份正式進入政壇,。1991年,,安倍晉太郎抱憾而終,安倍晉三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家族全部的政治資產,,并最終通過努力在10多年后成功登上首相寶座,,完成父親沒能實現的一門三首相的夙愿。
安倍曾兩度拜相,,第二個任期長達七年零九個月,。安倍是自民黨內傳統(tǒng)的鷹派勢力,任內積極推行著名的“安倍經濟學”和新自由主義,,幫助日本經濟走出全球金融危機的陰霾,。政治上,安倍強化美日傳統(tǒng)同盟關系,,并堅持修憲,,賦予日本自衛(wèi)隊更大的行動權力。但也由于參拜靖國神社以及拒絕對日本二戰(zhàn)期間的行為道歉,,激起中韓兩國強烈不滿,。總體而言,,安倍執(zhí)政的功績還是獲得了大多數日本人民的支持和認可,,本人親民的形象也獲得了民眾高度的尊敬。
本文試圖從客觀的角度出發(fā),,評價一下安倍晉三留給日本的兩大遺產,。
保守派力促修憲
《日本國憲法》是二戰(zhàn)之后盟軍制定并強加給日本的,被稱為“和平憲法”,。該憲法的核心是第九條,。第一項內容是“作為解決國際紛爭的手段,永久放棄戰(zhàn)爭和武力威脅或行使武力”,,第二項內容是“不擁有陸??哲娀蚱渌麘?zhàn)斗力”,。“和平憲法”75年來未曾修改,,由此保障了這個自尊心極強的民族的長期繁榮穩(wěn)定,。
但這一切在近些年有了明顯變化,以安倍為首的自民黨人正是修憲背后的重要推手,。
安倍曾在2015年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解禁了日本自衛(wèi)隊的集體自衛(wèi)權,并多次強調將自衛(wèi)隊存在的正當性明文寫進憲法的重要性,,稱這事關國家安全之本,,但苦于沒有足夠的票數支持,國會反對的聲浪一直存在,,這背后反映的是日本民眾不愿打破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且滿足于眼前現狀的基本事實。
不過,,中國的強勢崛起,、俄烏戰(zhàn)爭等事件動搖了日本民眾護憲的決心。日本《讀賣新聞》在今年3~4月針對2080名采訪者進行了民調,,5月3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60%的受訪者贊成修憲。這是自2015年開始進行這項調查以來的最高值,。對于“修改憲法條文或想追加新條文”的提問,,回答“為了自衛(wèi)而擁有軍隊”的人最多,占45%,。但是,,對于憲法第九條第一項,80%的人反對修改,。
根據規(guī)定,修憲需要參眾兩院三分之二的票數同意,,全民公投支持率需要過半,。在眾議院執(zhí)政聯(lián)盟票數早已過三分之二的情況下,修憲成敗的關鍵則落在今年的參議院選舉,。安倍為此不遺余力地東奔西走,,沒想到惹來殺身之禍。更沒想到的是,,他的離世反倒促成了修憲進程的提速,。
日本2022年參議院選舉7月10日晚落幕。根據東京電視臺的調查結果顯示,,受安倍遇刺事件的影響,,有13%的電視觀眾改變了自己在本次改選中的投票對象,。NHK在7月11日早間公布的結果顯示,自民黨贏得125席中的63個席位大獲全勝,,自民黨和公民黨執(zhí)政聯(lián)盟贏得了76席,,遠超保住多數席位所需的56席。目前,,自民黨,、公明黨、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等修憲勢力共占得參議院174席,,已經超過修憲所需的165席。
這樣一來,,修憲幾乎已經沒有任何障礙,,剩下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從國際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反恐戰(zhàn)爭結束后,,美國不斷從中東撤兵,戰(zhàn)略重心重回亞太,、阻止中國強勢崛起的意圖相當明顯,。不過,歐洲今年意外爆發(fā)戰(zhàn)事短期吸引了美國極大的注意力,,美國被迫“兩線作戰(zhàn)”,,壓力巨大。日韓兩國作為美國的長期盟友,,它們對于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維持自身利益和區(qū)域穩(wěn)定而言非常重要,,美國急需日本在軍事上能夠牽制中國,減輕美國的壓力,,這也是今年日韓兩國首腦首次被邀請參加北約峰會的重要原因,。
從日本國內來看,面對中日釣魚島之爭,、日俄北方四島之爭以及朝鮮核武潛在的威脅,,日本從民間到國會都敏銳地覺察到危機感正在迫近,因此保守主義勢力加速抬頭,。事實上,,二戰(zhàn)之后自民黨幾乎一黨獨大數十年,鮮有挑戰(zhàn)者,,本身就有著深厚的東亞政治特點,。從上到下?lián)]之不去的保守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一直蘊藏在每個日本人心中,,只是等待一個釋放的契機,,而安倍的突然去世正好助燃了這把火,并幫助日本向正常國家邁進一大步,。
可以說,,安倍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完成自己多年未了的夙愿,。
安倍經濟學得失
2012年12月,,安倍第二次上臺執(zhí)政時提出了“3支箭”:1.大膽的貨幣寬松政策,;2.靈活的財政政策,;3.刺激民間投資的增長戰(zhàn)略,,這就是所謂的“安倍經濟學”?!鞍脖督洕鷮W”可謂大名鼎鼎,,被認為是現代貨幣理論在當今世界經濟體系中現實應用的典范,。不過,,在全球通貨膨脹嚴重,、各國央行紛紛加息的當下,,日本央行仍然在堅持“安倍經濟學”,客觀地說是全球大國央行中最沒有底線的,。
日本與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之路十分相似,,政府在經濟發(fā)展的過程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致使“無形之手”未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其他國家戲稱日本為“日本株式會社”,,意指整個國家就像一個股份公司,。日本經濟模式的發(fā)展主要依靠政府出臺產業(yè)政策引導投資方向,,銀行為重點行業(yè)提供廉價資金,,企業(yè)在產業(yè)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支持下快速擴張,這三者又形成利益共同體,,以此強化整體行動力,。
問題在于,,日本政府的產業(yè)政策往往傾向制造業(yè),,服務業(yè)則被偏廢,。回顧中國的五年計劃和日本的產業(yè)政策歷史,,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為與不可預測的服務業(yè)相比,,制造業(yè)的風險顯然小得多,,產品看得見摸得著,是實實在在的財富創(chuàng)造,。這樣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制造業(yè)與服務業(yè)的失衡,,由此形成日本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諸多頑疾。
首先,,制造業(yè)的過度發(fā)展必然導致產能過剩,,過剩的產能則必須通過出口消化,,而貿易的過程中難免產生貿易摩擦,。需要注意的是,,導致日本90年代初經濟泡沫破滅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日本當年與美國簽訂的“廣場協(xié)議”,,而這個協(xié)議簽訂的原因就來自于兩國巨大的貿易差額,,與中美當前的情況相似,。
其次,,投資驅動不可持續(xù)。產業(yè)政策的本質是政府引導企業(yè)投資來拉動經濟,,而非創(chuàng)新驅動,。投資驅動有兩個問題,,其一,無論是企業(yè)還是政府,,能投入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到后來無非都是借債投資,,最終負債累累。其二,,投資遵循邊際收益遞減規(guī)律,,也就是說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投資一旦停下來,,經濟奇跡隨后也就消失了,,這也解釋了日本經濟為何幾十年來都沒什么顯著的變化,。
其三,,服務業(yè)的落后影響創(chuàng)新能力和市場活力。日本社會老齡化嚴重,、消費低迷都是眾所周知的,但其服務業(yè)的落后卻被掩蓋在強大的制造業(yè)表皮之下,,尤其是日本金融業(yè),,長期受到政府的管制,產品落后,,效率低下,。馬云說中國的銀行是當鋪思維,日本銀行同樣存在這個問題,。這些銀行都喜歡給有足夠抵押資產的大公司提供貸款,,而服務業(yè)和初創(chuàng)科技企業(yè)則得不到有力的支持。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獨角獸企業(yè)僅6家,,經濟排名第十的韓國也有11家,美國則有488家,。當金融淪為政府執(zhí)行產業(yè)政策的工具,,市場的活力與創(chuàng)新必然遭到打擊。
“安倍經濟學”一方面通過央行推行負利率政策和量化寬松政策,,為政府和企業(yè)融資大開方便之門,,另一方面通過日元貶值幫助外貿企業(yè)增加出口,。由此帶來的直接后果則是政府債務的快速膨脹,2020年日本政府債務占GDP比重達到驚人的266%,,全球最高,;日本央行則從最后的貸款人變成了最后的買家,。數據顯示,,日本央行成為了日本政府最大的債權人,,國債占總資產比重高達85%,。另外,,日本央行還是40%日本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之一,!
日本央行的這通超前操作確實玩出了印鈔機的新高度,,真正做到了印鈔機在手,天下我有,,其他央行的確沒有跟風的勇氣。
從表面上看,,“安倍經濟學”看似獲得了不錯的效益,,收獲了民眾鮮花和掌聲,。從2012年12月安倍上臺到2020年9月下臺,,日經225股指從1000點左右最高漲到30795點,,日本經濟在2012年11月達到谷底,直到2018年10月的頂峰,,延續(xù)了71個月的經濟擴張,。日本就業(yè)人數增加400多萬,,特別是女性和老年人的就業(yè)增加。同一時期,,日本的失業(yè)率從4.3%下降到3.0%,。
但“安倍經濟學”沒有改變日本二元經濟的格局,也無法扭轉強大的制造業(yè)與低效的服務業(yè)之間的失衡,,只是通過印鈔制造金融泡沫的方式暫時掩蓋了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甚至給未來的經濟改革者制造了更大的麻煩??梢钥隙ǖ氖?,日本如果不能重回改革之路,釋放市場經濟的活力,,而繼續(xù)靠印鈔自我麻痹,,未來日本還將繼續(xù)失去四十年、五十年……
總的來看,,在安倍第二個任期之內,,經濟向左,政治向右,,是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這其中既有安倍對日本重回世界政治舞臺的野心,,也有他屈服于門閥政治和經濟危機,難以銳意改革的遺憾,。功過褒貶,,見仁見智,若干年后,,歷史自有評述,。(財富中文網)
編輯:楊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