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周二開盤后,,蘋果公司豪邁地拉出了一根超過6%的大陽線,,一舉突破去年12月中旬創(chuàng)下的歷史高點,,并砍下消費電子巨頭今年的第一個歷史新高,。截至收盤,,蘋果漲超7%,,市值一夜大增逾2100億美元(約人民幣1.56萬億元),,總市值近3.18萬億美元。
“蘋果AI”的橫空問世,,讓投資者對于蘋果新一代產品的換機刺激更加樂觀。這直接導致蘋果股價在6月11日暴漲7.26%,,股價創(chuàng)下207美元的歷史新高,,市值達3.18萬億美元。未來幾個交易日將大概率再度贏過微軟,,奪回全球最大上市公司的寶座,。
有意思的是,目前市值超過3萬億美元的三家上市公司——微軟,、蘋果,、英偉達,都借助了資本市場對AI浪潮的極度看好,。而且,,它們的股價上漲先后順序也很有趣:先是投資了OpenAI的微軟,然后是“賣AI鏟子”的英偉達,,現在是計劃將AI能力整合到旗下iPhone,、iPad、Mac全線產品的蘋果公司,。它們分別代表了AI的前沿研發(fā),、算力軍備競賽,和最終大范圍落地,。
這三家3萬億美元上市公司是相輔相成的,,蘋果AI內置OpenAI大模型,這將在今年9月上市的iPhone 16上小試牛刀,。在AI概念加持下,不僅能夠吸引大量老用戶換機,,還能刺激OpenAI及微軟,。而如此大規(guī)模的落地嘗試,,反過來得以刺激英偉達這類“賣AI鏟子”的企業(yè)。
筆者預言,,AI是改變世界還是曇花一現,,三個月后iPhone 16的表現將劃分出分水嶺。一旦這款“史上最重要iPhone新品”不及預期,,那么倒霉的不只是蘋果,,還會拖累微軟和英偉達的股價。
從AI一體化的角度而言,,雖然蘋果,、微軟、英偉達的切入角度不同,,但本質上都是高度捆綁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三大巨頭現在已然形成了“AI統(tǒng)一戰(zhàn)線”,。
不僅如此,蘋果在AI落地上有兩大殺手锏:一是蘋果“全家桶”產品構筑出的強大生態(tài)能力,,全球超過10億的客戶量,;二是蘋果嚴苛的隱私保護政策,比如蘋果AI落地是在不泄露個人隱私的前提下的“本地化”,。這在歐美等成熟市場的加分度極高,。但最終結果能否達到蘋果用戶預期,只能等待iPhone 16正式上市才可見分曉,。
當然,,個人隱私和AI落地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正如古人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Apple Intelligence既有更聰明的AI應用,又要極為嚴格的個人隱私保護,,如果看似不可能兼得的兩者同時實現,,可能只有蘋果可以做到。假若蘋果都做不到,,那么對于AI浪潮本身,,可能造成巨大打擊,讓外界對于AI的未來抱有更大懷疑,。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說OpenAI為代表的大模型公司是志在通用人工智能,讓科幻片中的場景變成現實,那么蘋果公司顯然是要確保AI只在其擅長的任務上工作,,確保更聰明的AI助手受控于人類,,未來不會危及個人隱私、人類道德,、社會秩序,,防止《黑客帝國》等科幻片的場景出現在未來的人類社會。蘋果的動作明顯更保守,,也更務實,。
當蘋果宣布牽手OpenAI,自己不會做大模型后,,那么中國作為其最大的單一市場,,蘋果會牽手哪家中文大模型,會在未來三個月內將揭曉,。從目前的各種消息來看,,機會最大的是百度公司的文心一言。
蘋果會成為百度股價的救命稻草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財富中文網)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徐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