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的背后
????《財富》(中文版)-- 在這次的排名中,虧損企業(yè)的排名引起了筆者的興趣,?!敦敻弧罚ㄖ形陌妫┌凑仗潛p額排列31家虧損公司(參見本期雜志業(yè)績排行榜中的《虧損公司》),乍一看這些公司就會發(fā)現來自于重工業(yè)領域的企業(yè)占據了絕大多數,,尤其是鋼鐵業(yè),,簡單一數竟然有6家,占總企業(yè)數的19%,。假如包括有色金屬,、化工和能源企業(yè),那么總數將升至17家,,占總企業(yè)數的56%,。
????這與其他的一些數據互為印證。例如,,截至2015年5月,,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已經連續(xù)40個月為負數;又如,最能代表鋼價的螺紋鋼價格,,在中鋼協(xié)編制的價格指數中,,自2011年年中以來不斷下跌,當時該指數曾經超過140,,但是目前僅有67(截至2015年6月5日),,跌幅超過50%。
????同時,,這也與長江商學院BCI中的企業(yè)中間品價格前瞻指數保持了一致,。“長江商學院中國企業(yè)經營狀況指數”(Business Conditions Index,,簡稱“長江商學院BCI”)衡量的是企業(yè)對未來6個月的經營狀況預期,,企業(yè)中間品價格指數指的是企業(yè)家對非消費品價格未來6個月走勢的預期。指數以50為分界點,,50以上代表改善或變好,50以下代表惡化或變差,。在圖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中間品價格前瞻指數自2014年1月以來長期位于50以下,2015年1月甚至僅有28.1,。

????東三省案例
????從行業(yè)上來看,,這些巨虧的企業(yè)往往來自于重化工業(yè)領域,而這些領域恰恰是目前產能過剩的重災區(qū),。從地域的角度來看,,那些依賴于重化工業(yè)的地區(qū),其經濟發(fā)展已經陷入了明顯的困境,,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東三省,。
????東三省在傳統(tǒng)上就是中國的工業(yè)基地,以重化工業(yè)見長,。近年來,,在政府的主導下,為了在短期內加快經濟發(fā)展,,大量資源涌入重化工業(yè),。在中國經濟較為繁榮時,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發(fā)展較快,,對重化工業(yè)產品的需求也較大,,這些產能并不會顯得“過剩”,,而且這有助于讓當地的GDP增速超過全國水平,。但當經濟下行時,尤其是房地產增長放緩時,,市場對重化工業(yè)產品的需求會立刻大幅下降,。這時東三省原有的產能就會突然變的“過?!保矣捎诮洕Y構單一,,東三省此時的經濟下滑幅度就很容易超過全國(圖表2),。
????很明顯,在2014年之前,,東三省的GDP增速在絕大多數時候都高于全國的水平,,而這種經濟增長正是在投資高漲的情況下實現的(圖表3)。
????除了投資增速之外,,反映投資重要性的另外一個指標是投資率,,即投資在GDP中的占比。從圖表4中可以看到,,東三省在這方面可謂是“登峰造極”,。
????數據顯示,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投資率在2000年的時候分別是32%,、38%和31%,當時全國的投資率是34%,,這基本處于同一水平,。但在此之后,東三省的投資率扶搖直上,,到2013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投資率已經高達63%,、70%和66%,,而在2008年時,吉林的投資率甚至高達過80%,。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東三省目前是存在逆差的地區(qū),因此其最終消費率會比看上去的高一些(圖表5),。
????從圖表4中可以看到,,目前東三省的投資率大幅高于全國水平。而自2007年以來,,中國的投資率一直維持在50%左右,。在與戰(zhàn)后經濟發(fā)展迅速、投資率也頗高的韓國,、日本和新加坡三國比較,,中國的投資率是全面“勝出”的(圖表6)。
????從1960年至2013年,韓日新(日本的數據始于1970年)三國的投資率峰值為47%(1984年,,新加坡),,但這一數值很快下跌,并沒有長期維持,。假如將東三省的投資率與韓日新三國對比,,其中的差距簡直是“天壤之別”。





????產能過剩何時了,?
????產能過剩如此嚴重,,那么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這與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模式有關,。在中國,,政府對經濟握有較大的掌控權,因此雖然政府表示要讓市場發(fā)揮決定性的作用,,但在實踐中,,市場的作用經常會受到限制,用市場中的一句名言就是“有形的腳(政府)踩住了無形的手(市場)”,。
????官員的前途與地方經濟的短期表現有關,,因此為了盡快獲得經濟增長,地方政府往往熱衷于重化工業(yè)的大項目,,至于這對經濟結構會產生何種影響,,這些項目未來的盈利狀況如何,,則處于較少考慮的地位,。由于對項目效益考慮較少,因此很多項目投產之時便是虧損之日,。這樣的項目提升了地方的GDP,,但對地方經濟的長遠發(fā)展造成了損害。
????在這種情況下,,假如市場真的可以發(fā)揮作用,,那么這些企業(yè)將會出現兩種結局:一是破產倒閉,二是讓更有效率的企業(yè)來接手,,推行提高效率的整改,。然而,出于維護就業(yè)等因素的考慮,,地方政府更傾向于維持這些企業(yè)的生命,,即使這些企業(yè)的員工此時已經開始“降薪放長假”。但如此一來,,大批產能過剩的企業(yè)成為了僵尸企業(yè),,期盼著市場的好轉來解救它們。更嚴重的是,地方政府還抓住各種機會不斷地在這些領域加大投資,。
????實際上,,產能過剩的問題是中國經濟內在深層結構性問題的外在表象和結果。因此,,要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就必須改變其背后的機制,否則產能過剩永遠不可消除,,甚至會愈演愈烈,。從具體措施而言,中國急需重新調整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yè)的關系,,限制政府在分配經濟資源方面的權力,將國有企業(yè)限制在一些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中,,將競爭領域向民企全面放開,。同時擴大市場的作用,讓效率更高的民營企業(yè)去主導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只有這樣,,中國才能獲得更高質量、可持續(xù)的和包容性的經濟發(fā)展,,并避免陷入產能過剩的泥淖中,。(財富中文網)
????作者系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案例中心與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商學院BCI項目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