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不少中國企業(yè)家常掛在嘴上,,字面意思是:身為商人,,只談商事,。這源于清末民初,,是當時資本家的口頭禪和基本信條,,帶有近代中國商業(yè)文化的獨特色彩,,也有人以此抨擊商人“缺乏政治責任感”。
“在商言商”,,不少中國企業(yè)家常掛在嘴上,,字面意思是:身為商人,只談商事,。這源于清末民初,,是當時資本家的口頭禪和基本信條,帶有近代中國商業(yè)文化的獨特色彩,,也有人以此抨擊商人“缺乏政治責任感”,。
“在商言商”的世界學術圈代表,當屬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他認為:企業(yè)不需要有什么社會責任,,只需要在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賺取利潤,。如今這觀點已備受抨擊,。
每次聽到“讓我們在商言商”,我總覺得哪里不對,直到最近看了一些關于覺醒商業(yè),、覺醒領導力的真實實踐,、書籍、視頻課程,,不禁感嘆商業(yè)文明正在發(fā)生不小的演進或進化,,工業(yè)化的美國居然誕生了真正的人性領導力,而國人對于商業(yè)的刻板印象和生存狀態(tài)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或許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使然,。
中國也有讓人欣慰的進步者,但并不是賺錢最多,、名氣最大的企業(yè),,比如胖東來超市、德勝洋樓這樣不廣為人知的企業(yè),;中國也有前瞻的研究者,,也并不是出書最多、名氣最大的學者,,而是一些“業(yè)余”研究者,。他們并不在象牙塔,也不是教授,,不少都是初創(chuàng)組織中的咨詢顧問和高管教練,。他們像一股細細的清流,在浸潤著有些板結的商業(yè)土壤,。
國際上,,不少企業(yè)擁有崇高的目標,充滿關懷,,鼓舞人心,,主張平等自由,致力于追求卓越,,透明且值得信賴,,受人尊重和愛戴。它們不是烏托邦里的虛幻實體,,存在于現(xiàn)實世界中,。之前寫過的戶外品牌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就是典型(《Patagonia:地球80億人的“自我救贖”之路》),還有全食超市(Whole Food Market),、百威勒(Barry-Wehmiller),、西南航空,、強生,、沃爾瑪、好市多(COSTCO)、塔塔集團(Tata Group),、戶外用品REI,、浦項制鐵(POSCO)等很多公司,都加入了這場“自我革命”,。
這些企業(yè)正在改變世界,,并將人類的精神健康、身體活力和物質富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很多企業(yè)也談社會責任感,但大多是慈善捐助之舉,。其實,,企業(yè)最大的慈善之舉是在每日工作中就能做的,就是去尊重,、關愛,、培養(yǎng)和照顧托付給企業(yè)的員工。
弗洛伊德說過:愛和工作是人性的基石,。從納粹集中營幸存下來的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寫道:真正幸福的源泉,,是做重要的工作、無條件的愛,、發(fā)現(xiàn)苦難的意義,。然而,在世界各地,,各行各業(yè),,我們不同程度地將“工作”和“關愛”人為地分離,工作帶上面具,,回家才做真實的自己,。一個本應完整的人,被分裂成了兩半,。時間長了,,回家“面具”都摘不下來(延伸閱讀《卸下盔甲:領導者的英雄之旅》),“踢貓效應”屢見不鮮,。
ChatGPT的火爆讓人注意到“有限盈利(capped-profit)"公司這個概念,,其實,這理念和趨勢不是突然蹦出來的,,“覺醒商業(yè)”已經醞釀發(fā)展了十多年,。值得欣慰的是,幾本書已有中文版,,如全食超市(Whole Food Market)的實踐被寫成書《Consious Capitalism》,,中文書名為《偉大企業(yè)的四個關鍵原則》,,直譯應為《覺醒資本》。


利益相關者包括顧客,、團隊成員,、供應商、投資人,、社區(qū)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這四個原則像四根支柱一樣撐起企業(yè)的“大廈”?!霸谏萄陨獭?,無法撐起其中任何一根支柱。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yè)家是真正的英雄,。他們憑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熱情和投入,,忍受著激烈的競爭、失敗的風險,、他人的不解,,用不同方式解決社會問題,成為全球變化的偉大創(chuàng)造者,。他們才是推動企業(yè),、社會和世界向前發(fā)展的主要力量。
企業(yè)家常被批評家道德綁架,,被貼上“自私貪婪”的標簽,,無形地強化了企業(yè)只能通過慈善捐贈之類的“善舉”來自我救贖,捐贈似乎成了企業(yè)家的“贖罪券”,。這根本就是一個被誤導的觀點,。
我曾寫過一文《德先生賽先生,離不開兩位“馬女士”》,,兩位“馬女士”,,第一是“市場”,第二是“管理”(指包含“領導科學”的廣義管理,,而非與“領導”之意相對的狹義管理),。人類前進的道路上,需要解放被壓制的企業(yè)家英雄主義精神,,推動企業(yè)向“良心企業(yè)”,、“美好企業(yè)”的覺醒和進化?!坝邢抻钡膐pen AI公司就是一個進化的樣本,。

以百威勒(Barry-Wehmiller)公司的真實故事為基礎寫成的《共情:覺醒商業(yè)的管理》,,英文書名更簡單直接《Everybody Matters》,也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當下,,無數(shù)公司裁員,,包括世界上那些最響亮的品牌,,但高管們很少會對裁員承擔責任,標準的說辭都是衰退的市場,、前任的錯誤或其他客觀原因,。幾乎沒有一位高管會說:“我們沒做好,是我們對業(yè)務和市場的不當預判和不力執(zhí)行,,導致員工不得不因為我們的過錯而付出代價,。”
而書中尤其令人感動的一段是,,百威勒公司在經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與99.9%以上的公司不同的是,他們沒有裁員一人,,而是像一個有愛心的家庭那樣應對這場全球危機,。他們選擇一起度過,給員工集體放4周的無薪假期,。
而出乎意料的是,,員工們表現(xiàn)出難以置信的相互關懷和真正的利他主義精神,彼此謙讓,,幫助更困難的他人,。百威勒公司用行動真正定義了公司“以人為本”的文化,凝聚力變得更強,,更多員工信任公司的使命,、文化和價值觀。休假成了公司給員工的一份禮物,,而員工對公司的回饋也是慷慨,、關心和努力。公司業(yè)務在9個月后迅速回升,,遠遠領先于經濟復蘇的進度,。
永遠別浪費一場危機,因為正是那些最艱難的時刻,,你才有機會用行動證明了公司對價值觀,、領導力原則的真正承諾,并見證了公司凝聚力的提升和文化的融合,。我們不能以一個公司最繁榮的時期來評價它的質量,,正如無法在風平浪靜,、順風順水時檢驗船員的素質,波濤洶涌時才真正考驗船員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百威勒公司后來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近80次的收購,而他們更喜歡稱之為“收養(yǎng)”,。因為他們“收養(yǎng)”那些經營不善的公司后,,并不裁員,而是將“以人為本”,、共情的文化注入,,像“收養(yǎng)”棄兒、傷殘和營養(yǎng)不良的孩子那樣,,給予靈魂的營養(yǎng)和能力的補充,,同樣的員工被關愛、激活,、賦能后,,展現(xiàn)出令人不敢相信的效果,平凡人也能做非凡之事,。他們的收購成功率大約是驚人的80%,,與普遍的收購失敗率相當。
“在商言商”的言外之意,,即企業(yè)的目的就是利潤最大化,,這對人們造成巨大的傷害,也損害了企業(yè)可持續(xù)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這不是真正偉大企業(yè)的行事方式,。
每一個組織,都應該是為人類服務的載體,,是人類體驗和實踐真正關懷的載體,。每一個偉大企業(yè)的使命都應該更深刻、更卓越,,能夠對世界和人們的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正如美國西南航空前首席執(zhí)行官赫伯·凱萊赫(Herb Kelleher)所說:“人,是企業(yè)的關鍵,。昨天,,今天,永遠,?!保ㄘ敻恢形木W)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