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第一次中國之行 | 《財富》(中文版)名譽總編訪談
我是高德思,,1974年來香港,,同年加入香港美國商會。我是《財富》雜志中文版及中詢有限公司的名譽董事長,,也是《財富》雜志中文版的名譽總編,。1995年,我曾擔任香港美國商會主席,。說起1974年的香港,,我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兩個詞——炎熱和緩慢。那時離港鐵開通還有五年時間,,跨海隧道也剛剛投入使用兩年,,主要交通系...
-
國產(chǎn)大飛機C919第一次出國!
據(jù)陜西天駒投資集團消息,,在近日的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中國商飛公司,、文萊騏驥航空簽訂了《中國商飛與文萊騏驥航空國產(chǎn)大飛機購買意向書》,。根據(jù)意向書,雙方達成了30架飛機的采購協(xié)議,,金額為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6億元),,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有史以來的“最大貿易訂單”。...
-
當年,,他們第一次來中國
我的第一次中國之行是在2007年春天。當時,,我正在報道邁克爾?戴爾的一次訪華行程,。他定期都會前往他全球電腦帝國的這個遙遠地區(qū)。我下榻上海四季酒店(Shanghai Four Seasons),,當晚在頂層的酒吧里喝了杯酒,,一邊俯看周圍燈光絢麗多彩的摩天大樓,一邊傾聽一支中國搖滾翻唱樂隊的演奏,。第二天早...
-
印度之行
作者:約翰?埃利奧特(John Elliott)當中國總理朱金容基日前訪問孟買時,,他曾派一位助手外出購買商品。他說,,“我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印度大部分消費品的價格都比中國同樣商品高出至少叁到六倍,。”朱金容基對印度的訪問,,以及他公然的“商業(yè)間諜”行為都說明:在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軍事和外交敵對之后,,印度和中國這兩個...
-
The Informant: 'I thought I was bulletproof'
Former ADM exec and whistleblower Mark Whitacre talks about watching his life on screen in Steven Soderbergh's dark comedy, 'The Informant!'By Alyssa ...
-
亨利族:收入很高,但從未富有過,,將來也很難富起來
這兩人不是“高薪未富者”,。那些人會坐二等艙,,這樣才能供兩個孩子上私立學校。圖片來源:Getty Images在金融危機之前,,筆者坐在莊嚴的時代生活大廈(Time & Life Building)的辦公室里,絞盡腦汁地為新涌現(xiàn)出來的一批千禧一代的高收入者起個縮寫名,。該群體的特點在于,,即使家里有兩個能掙...
-
Y世代就業(yè)7大福星
美國年輕一代熱情飽滿、雄心勃勃,,似乎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要挑戰(zhàn)整個世界,。只是,還有一個問題:他們需要一份工作,。美國經(jīng)濟低迷,,對于年輕人而言,形勢尤為嚴峻,。雖然目前的情況比七月份略有好轉,,但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shù)據(jù)顯示,16 - 19歲人群的失業(yè)率仍然高...
-
富者愈富
美國公司的利潤達到了自 1929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那么,,這個經(jīng)濟晴雨表給 2007 年的股市走向昭示了什么?作者: Justin Fox在網(wǎng)絡熱的那幾年里,,利潤對許多股票來說可有可無,。股市上漲靠的是情緒的陣陣高漲和推銷活動的推波助瀾。那些日子以 2001~2002 年間的大崩盤而告終,,從此以后,,投...
-
華爾街富者愈富
銀行紛紛籌資償還救助貸款,這對高盛,、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而言意味著大筆收入,。作者:Colin Barr競相償還政府救助貸款使華爾街幸存的機構大幅獲利。監(jiān)管部門披露銀行壓力測試結果一周以來,,數(shù)家大型金融公司制定了售股計劃,,以籌集新資金,。開展籌資的銀行利用目前金融業(yè)重振旗鼓的時機,同時也在加強與投資者的...
-
MTV的印度之行
印度龐大的中產(chǎn)階級是一個誘人的市場,。請看一家公司的經(jīng)歷作者:Marc Gunther從遠方──無論是從時代廣場維亞康母公司(Viacom)大廈頂層執(zhí)行官的辦公室,,還是從全國廣播公司(NBC)設在洛克菲勒中心的總部,還是從迪斯尼公司(Disney)在伯班克的制作基地──看印度,,它似乎是電視業(yè)發(fā)展的好地...
時間:
作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