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是我人生服務的最后一站
????在中國管理教育史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以下簡稱“中歐”)占有特殊的一席。作為中國與歐盟合作的獨立商學院,,它既是中國管理教育的先驅,,也是離世界最近的:其 MBA、EMBA 和高層經理培訓全部進入世界 100 強,,許多人認為只有十歲的中歐是當今亞洲最成功的商學院,。在中國商學院院長的群體中,70 歲的劉吉也是獨特的一位,。他先后擔任過上海市體改委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等職務,親身參與過中央有關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研究,。1999 年,,劉吉出任中歐執(zhí)行院長,以其政府背景和個人魅力為中歐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其“膽商”培育,、行動教育及“中國功夫”等理念也在中歐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在即將結束其五年任期之際,,劉吉作為財富(中文版)商學院院長系列訪談的第一位商學院院長接受了記者黃翔的采訪,。 ????財富(中文版)問: 中歐和其它國內商學院的不同在哪里,? ????答: 中歐的使命是培養(yǎng) 21 世紀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yè)家,而不是“職業(yè)經理人”,。換句話說,,是培養(yǎng)企業(yè)的領導者,而不僅僅是白領,,二者最大的差別在于企業(yè)家的本質是創(chuàng)新,。中國的企業(yè)不少,但企業(yè)家并不多,,因為計劃經濟時代的企業(yè)根本不需要企業(yè)家,,現(xiàn)在,歷史需要中華民族出現(xiàn)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yè)家,。我們的目標定得很高,,古人云: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假如中歐不敢樹立這樣的目標,,就永遠也不可能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圍繞這一使命,,中歐在選才時注重考察報名者的“三商”,,即智商、情商和“膽商”,,也就是膽識,。沒有過人的膽識,成不了大企業(yè)家,。我們對報名者的知識水平并沒有特殊要求,,因為知識可以通過后天來積累。我們更看重學員的 GMAT 成績(反映英文和智力水準),、在面試溝通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商,。在同等條件下,中歐優(yōu)先錄取有軍事背景的人,,他們往往有較高的膽商和更好的領導素質,。 ????我們的教學活動也是圍繞著“三商”的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應變,、公關(溝通)、組織(團隊)能力以及多文化素質,。比如,,我們舉辦的鋼琴和繪畫講座,就能幫助學生把握整體和和諧,、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中歐的特色可以歸結為“四化”。第一是當代化,,指硬件始終保持世界一流,,課程也必須每年更新。第二是市場化,。我們完全是為市場服務,。比如,我們的院長每年都要親自去拜訪中國最大的 100 家外企,,100 家國企和 100 家民企,,聆聽他們的需求,根據(jù)他們的需求調整教學內容,。第三是國際化,,教師和學生都要有國際化的特色。目前中歐 70% 的教授來自海外,,中外教授的最終比例將保持在各 占一半,;50% 的學生能前往世界一流的商學院“交換學習”;目前有 20% 的學生是來自海外的留學生,,最終這一比例將達到三分之一,。第四是特色化,即要有中國特色,。中歐初期是照搬外國的經驗為主,,現(xiàn)在開始實施本地化,中歐的畢業(yè)生將來的核心競爭力是同時具備全球理念和中國工夫,。 ????問: 談到核心競爭力,,那么中歐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答: 質量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這可以從“名師出高徒”和“嚴師出高徒”這兩方面來理解,。從教師上說,每個課程的教師都要求是世界一流的,,即便如此,,如果學生給老師的打分低于我們的標準,照樣解聘,,這幾年解聘的名師有好幾位,。目前的 MBA 仍然處于虧損之中,但我們不愿意一味擴大 MBA 招生規(guī)模,,或降低成本,。從招生的角度把關也很嚴格。低于錄取標準的,,不管此人有什么背景,,都不予錄取,。此外,在校規(guī)面前人人平等,,中歐是我人生服務的最后一站,,為了辦學我不怕得罪人。 ????問: 目前國內的商學院魚龍混雜,,而且從報考數(shù)字上看,,似乎沒有過去那么熱了? ????答: 任何行業(yè)都可能魚目混珠,。即便在美國,,“野雞”商學院也很多,900 多家商學院中,,“聯(lián)盟”(行業(yè)協(xié)會)認可的只有 270 多家,,也就是說絕大多數(shù)商學院的質量沒有得到業(yè)界的承認。 歐洲也有相關的商學院組織(EQUIS),。中歐成立時,,我以為中歐有歐盟的背景,成為其中一員理所當然,,但我沒有想到對方竟然婉言謝絕了我們的申請,。后來隨著中歐的質量和聲望不斷提升,對方開始派人來考察和評估,,在中歐進入世界商學院100強之后才給予了“預備”資格,,今年被允許正式加入,這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家獲此資格,。 ????當然,,除了同行認可,好的商學院最終還是要取決于市場價值以及社會的認同,。中歐的學生受到市場歡迎,,學校在權威排行榜上的名次也逐年上升,就是這兩方面的成績,。 ????從中歐的實際情況看,,入門仍然不容易,錄取比例大概還是3 人取一個,。而且,,生源的結構和質量都在提高。我們的理想狀況是學生有三分之一來自長江三角洲,,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其它地方,,三分之一來自國外。以往,國外學生主要是東南亞的,,現(xiàn)在歐美的比例大幅增加,,這對于一個追求國際化標準辦學的學校而言非常重要。 ????問: 中歐的哪些做法是借鑒了國外院校的經驗,? ????答: 大約三年前,,我讀到美國《交流》雜志上的一篇調查報告,,說西點軍校培養(yǎng)出的 CEO 比美國任何一所商學院都要多,,給我的震動非常大。報告引用一位知名 CEO 的話,,說一般的商學院提供的只是“領導課程”,,而西點能夠教會你“領導的生活方式”,比如培養(yǎng)忍耐力,、風險意識,,注重情報信息,崇尚行動和膽略,。中歐的使命也是培養(yǎng)領導者,,借鑒西點培養(yǎng)學生逆境中求生存的能力方面的經驗就很有必要。比如我上面提到的優(yōu)先錄取有軍事背景的學員,。 ????問: 中歐的不足在哪里,? ????答: 一是長期教授還不夠多。大批聘請國外的長期教授會有一定困難,,我們計劃聘請更多的“海歸”教授到中歐來,,同時也正在有計劃地培養(yǎng)自己的教授。另外,,我們的學科研究還比較薄弱,。如果想提高中歐的學術水平,就需要建立更多自己的研究機構,。目前我們只有案例中心,、民營企業(yè)研究中心、行為科學研究中心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機構,,還需要大力發(fā)展,。 ????問: 依據(jù)你的經驗,中國未來管理教育的趨勢是什么,? ????答: 我認為未來的發(fā)展會出現(xiàn)三個趨勢,。一是一流的“課堂教育”加一流的“行動教育”,也就是說更加注重實踐行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企業(yè)家素質,。第二是商學院教育必須符合21世紀的兩大潮流:經濟全球化和“科業(yè)革命”,。后者是指一場比當年農業(yè)革命和工業(yè)革命更廣泛和深刻的革命,它比“知識經濟”的含義更廣、更深刻,,它的本質是以科學研究成為主導產業(yè),,腦力勞動成為社會主導勞動。第三,,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的理念更多地結合,。這方面的工作我們一直在做。比如,,我們的案例部最初主要是我們花錢購買哈佛的案例,,這幾年隨著中國企業(yè)的成長,我們已經編寫了 50 多個中國案例,,其中的許多案例都包含了中國文化的智慧,,世界上不少商學院也歡迎這些案例。 ????問: 我們來談談你自己,。中歐這幾年很成功,,你為什么要辭去院長的職務? ????答: 院長的任期是五年,,并非一定不可連任,,但我已經下決心退休。我當年協(xié)助中央起草政治體制改革文件時,,就力主領導干部任期制,。我現(xiàn)在要是不身體力行,不退休的話,,自己都會睡不著覺,。當然,我已經 70 歲了,,精力也是個問題,,至少我的記憶力大不如前了。同時 ,,我也相信,,這幾年學校的領導團隊發(fā)展得很好,我退下去不會有什么問題,,年輕人會干得比我好,。 ????問: 從社科院這樣一個知名機構來到中歐這樣的新學校,有什么不同的體會,? ????答: 北大,、清華這樣的學校好比是一棵參天大樹,有幾片黃葉子,,無損于它的成長,。而中歐是棵小苗,一共沒有兩片葉子,稍有不慎,,就會被踩死,。所以我一直強調校訓中的“認真”二字,一刻也不敢掉以輕心,。 ????問: 在中歐工作五年,,你認為自己對中歐的最大貢獻是什么? ????答: 我的貢獻首先體現(xiàn)在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與政府和企業(yè)廣泛溝通,。 中歐是管理教育的特區(qū),需要與方方面面的溝通,。學校遇到什么難題,,一般也是我出面處理。當然,,政府一直都很支持我們。其次,,我在樹立和傳播辦學理念方面投入的精力很多,。我認為,即使好的理念,、新的理念也需要不斷灌輸才能得到實施,。比如,我們的 EMBA 今年雖然在全球取得了 20 名的成績,,但我還是要求大家組織分析與領先者的差距,。即便有的學校整體名次排在我們之后,但有些指標非常突出,,這就需要我們繼續(xù)努力,。 ????問: 五年的管理學院生涯,你自己有什么改變,? ????答: 我覺得自己年輕了,。老年人往往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 ,、高血糖),,我現(xiàn)在是“四高”,加上情緒高漲,。許多老年人認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沒有責任感,,但我發(fā)現(xiàn)這里的學生非常愛國、責任心很強,。他們缺少的只是經驗,。我們作為老一代,不能成為年輕人的絆腳石,反而應該要努力跟上年輕人的步伐,。 ????問: 退休以后有什么計劃,? ????答: 我打算靜下心來寫幾本書。我在農村長大,,學的是理工科,,在工廠呆過,在企業(yè)研究所工作過,,在群眾團體和黨政部門擔任過職務,,搞過社科研究,也參與過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研究,,現(xiàn)在是管理學校,。如果說怎樣概括我自己的話,可以說是經歷了整個社會主義改革的進程,。中國有像我這樣經歷的人不多,,留下點書, 對歷史也是個交代,。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