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法蘭絨辦公室
????五十年前,,幸福的標志是在一家很大的公司里有一份工作。本文回顧了《財富》500 強初創(chuàng)歲月和“組織人”不可一世的年代 ????作者: Ellen Florian Kratz ????在1956 年上演的電影《穿灰色法蘭絨套裝的人》(The Man in the Gray Flannel Suit,,又名“一襲灰衣萬縷情”,,當時美國公司的辦公室流行用灰色法蘭絨裝飾,,公司職員也大都穿灰色法蘭絨套裝,,它代表著保守和成功─譯注)中,招聘人員向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飾演的角色湯姆?拉思(Tom Rath)提供了一家著名公司的職位,,但報酬與他目前的相同,。拉思正在猶豫之間,對方告訴他,,如果他真的想為聯(lián)合廣播公司(United Broadcasting Corp.)工作,,錢不應該是他首先考慮的問題。拉思直截了當?shù)鼗卮? “別指望我會純粹為了樂于為聯(lián)合廣播公司干活就換工作,?!?/p> ????這似乎是一種完全理智的情緒??墒?,在拉思那個時代,這番話簡直令人感到震驚,。而且,,這個場景也充分說明 50 年前在美國企業(yè)界人們追求的是什么。準備雇這位老兄的人聽了這句話都會想: 這家伙為自己考慮得太多,,而很少去想要為誰干活,,他顯然不懂得成為一家成功的大公司的一員有多自豪。拉思對工資看得過于重要了; 如果他以報酬多少來決定在哪里工作,,那么其他公司就可能用金錢輕而易舉地把他收買過去(言下之意: 他不忠誠),。當時的人如果想事業(yè)有成,根本就不會這樣做,,不管他是否真的想這樣做,。 ????當然,現(xiàn)在看來,拉思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古怪的老派人物,,因為在那個年頭里,,搞企業(yè)的是男人,企業(yè)里的女人則聽命于人─但兩者到辦公室上班時都衣冠楚楚,。不過,,50 年代中期也是《財富》500 強評比剛剛開始之際,即格利高里?派克找到工作的第二年,。你可能會說,,《財富》實際上是為二戰(zhàn)后的企業(yè)戰(zhàn)士下了定義: 那部電影公演后幾個月,《財富》雜志的一位名叫威廉?懷特(William Whyte)的編輯發(fā)表了《組織人》(The Organization Man,,即“聽話的職員”─譯注)一書,,這個詞正好描述了那個時代的特點。此外,,從你個人的觀點來看,,那時候既是一個就業(yè)穩(wěn)定的黃金時代,也是一個埋頭苦干,、盲目服從的時代,。無論你怎么看,“組織人”代表了人們對“好工作”的種種期望─而這些期望我們至今還很當回事兒,。 ????想當初,,《財富》500 強企業(yè)里全是“組織人”: 職業(yè)經理人既不是創(chuàng)業(yè)者,也不是創(chuàng)業(yè)者的后代,,而是工業(yè)大亨的白領隨從,。他們與大企業(yè)有著共識: 九點上班、五點下班,,按時付賬單,,對公司忠心耿耿。他們得到的回報是體面的工資和終身就業(yè),,退休后有一份養(yǎng)老金,。換工作是絕對不會的。對于“組織人”來說,,“有一點是明確的,,”《奇人與怪杰》(Geeks & Geezers)的作者之一沃倫?本尼斯 (Warren Bennis)說,“他會在那家企業(yè)里干一輩子,?!倍胰兆舆^得很美好。 ????“這些人只為`組織'工作,,”懷特寫道,?!八麄兪俏覀兊闹挟a階級中的一員,從身體到精神都離開了家,,發(fā)誓為組織奮斗終生,。正是這些人,構成了我們那些偉大,、自身能使自己永存的機構的靈魂,。”這類人(不妨說他們是人)不是書寫一部又一部美國成功故事的強者或愛冒風險的創(chuàng)業(yè)者,?!敖M織人”滿足于不用去一而再、再而三地尋找下一個機會,,他們往往一離開校門就在很大程度上嫁給了公司,。美國鋼鐵(U.S. Steel)、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西爾斯百貨(Sears Roebuck)等公司會去校園里招聘員工,?!敦敻弧冯s志在 1956 年發(fā)表的一篇題為“20 分鐘找到一份職業(yè)”的報道中指出,對許許多多的大學生來說,,“一次簡短的面試就能決定他們的終生職業(yè),?!?/p> ????“組織人”一旦找好了工作,,就會事事服從公司對他們的要求。公司取代了個人的才智,,不同的觀點是不受歡迎的,。或者像 ITT 公司的哈羅德?格林(Harold Geneen)曾經說過的那樣,,個人將“像他們不得不經管的資本資源一樣具有可預見性和可控性,。”“組織人”往往會變成馬屁精和仆從,。戴維?哈爾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著的《五十年代》(The Fifties)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 一位記者問通用汽車公司的一位高級公關經理幾點了,,這位經理根本不看自己的手表,而是轉過頭去問他的助手: “肯,,告訴他幾點了,。”“組織人”的生活已經有人為他計劃好了,。出差的行程預先就已安排妥帖,。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知道,自己一生中每天,、每年要做些什么,。他的生活軌跡是線性的,,很容易預先設定。從職務甲能干到職務乙,,再干到職務丙,,依此類推。他的優(yōu)勢只是比他手下的職工多知道一點點,。 ????在過去,,這很難說是美國人的工作方式。但是,,經過 16 年飽受經濟蕭條和戰(zhàn)爭折磨之后,,美國人不再虛張聲勢、野心勃勃,。美國大兵和他們的后代需要錢,,這是事實; 但他們也需要保障。實現(xiàn)這個新美國夢的最保險辦法,,就是進入一家公司,。同時,多虧美國人節(jié)衣縮食,,才使經濟在多年低迷后又恢復了勃勃生機,,使公司有能力向雇員做出慷慨的許諾。當時,,幫了公司大忙的是遭受戰(zhàn)爭蹂躪的交戰(zhàn)各國紛紛忙于恢復經濟─歐洲和日本仍然滿目瘡痍,,重建工作消耗了它們的大部分資源。另一個有利因素是,,當時執(zhí)政的是重視商業(yè)的共和黨,。四處征戰(zhàn)的一代美國大兵以及隨后唯命是從的“沉默一代”(即出生太晚、沒趕上參戰(zhàn)的士兵)造就了公司里下級服從上級的管理方式,,并且也適合于這種方式,。所以,你如果了解到,,這些所謂的沉默一代在當時繁榮的就業(yè)市場上只是較小的一個群體,,就能明白何來這一場完美的“組織人”風暴。咨詢機構 Generational Imperative 公司總裁查克?恩德伍德(Chuck Underwood)說: “這些沉默的白種男性遇上了美國歷史上最順利的就業(yè)大潮,?!?/p> ????他們跟隨這場大潮走進了代表那個時代精神的辦公室。作為經理人,,他們不難想象出自己在等級階梯上所處的位置,。他們必須做的就是了解自己活動范圍的大小,注意自己座椅的質量好壞,,清楚屋里窗戶的數(shù)量,,記住自己辦公室離老板辦公室的遠近,。辦公室里地毯─ 也就是說,在地毯已經十分普及,、而硬木家具外加一塊東方風格的小地毯成為權力標志之前─是地位高低的標志,。數(shù)字上的平等十分關鍵。Crown Zellerbach 公司的一位高級經理曾對《財富》雜志記者說,,他的公司遷入舊金山新總部后,,“我們便能做到使同等級別高級經理辦公室的面積相差不到一平方英寸?!?0 年代后期,,在高露潔-棕欖公司(Colgate-Palmolive)曼哈頓總部里,A 級經理辦公室和 B 級經理辦公室的面積全都一樣大,,每間都有三個窗戶,。A 級辦公室里有地毯和硬木家具。B 級辦公室鋪的地面則是地磚,,配備的是鋼木家具,。你就猜一猜從哪些人中提升副總裁吧。 ????另外,,各公司喜歡對一致性做出嚴格的規(guī)定,。雇員不許把家里的照片、植物或鐘表拿到辦公室里來; 許多公司都備有裝飾品供雇員選擇,?!拔覀兺抢锇岬臅r候,要求每件東西都完全一模一樣,,”一家石油公司的高級經理說,。“我們要完全擺脫百老匯路 26 號(洛克菲勒創(chuàng)辦的美孚石油公司的舊址─譯注)的個性化特征,。”可以想象,,高級經理們都擁有豪華的辦公室─帶有自己的盥洗室和餐廳套間,。通用汽車公司原總裁哈洛?柯蒂斯(Harlow Curtice)曾安排為他照過一張相片,畫面是他在辦公室樓下大廳旁專用套間的臥室里看報紙,。 ????在今天看來,,所有這些忠誠與千人一面的形式都顯得古怪到幾近滑稽,但“組織人”確實是一些極其成功的公司的基礎,。其中一個最好的例子是 IBM 公司,,它就是按照公司創(chuàng)始人老托馬斯?沃森(Thomas Watson Sr.)的怪癖和價值觀建立的。公司的箴言“思考”二字在辦公室,、餐廳和文具等等地方隨處可見,。公司職員身穿白襯衣,,盡量不喝酒,唱公司之歌,?!拔覀兊哪康暮苊鞔_: 一年更比一年好”是公司最喜歡的歌曲─《永遠前進》(Ever Onward)─里的一句歌詞。進入“百分百俱樂部”是在公司里取得成功的標志,。銷售人員怎樣才有資格加入,?百分之百地完成當年的銷售指標!只有進入這個俱樂部才能得到獎賞和晉升,。會員還擁有出席“百分百俱樂部”年會的權利,,銷售人員可以在那幾天里參加宴會、聆聽演講,、出席各種娛樂活動,。老沃森的傳記《特立獨行者和他的機器帝國》(Maverick and His Machine)的作者凱文?梅尼(Kevin Maney)在該書中寫道: “百分百俱樂部就像世界棒球聯(lián)賽促使千百萬球員學習打球、爭當?shù)谝荒菢油苿庸镜匿N售文化,?!逼渲械臉啡ず秃锰幉⒉幌抻诠ぷ鞅旧? 它是一種無所不包的生活方式。公司雇員每年只要付一美元的費用,,便能到紐約州恩迪科特附近的 IBM 鄉(xiāng)村俱樂部里游泳,,打高爾夫球,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盡管很難說那個時代是何時終結的,,但各公司逐漸意識到雇用“組織人”的代價太高。他們必須走人─連同他們的秘書,。20 世紀 60 年代,,斯丟德貝克汽車公司(Studebaker)無法實行養(yǎng)老金計劃一事,標志著“組織人”井然有序的世界出現(xiàn)了第一波裂紋,。該公司關閉它在印第安納州南本德的工廠后,,一些工人失去了養(yǎng)老金,這件事最終促成了養(yǎng)老金收益擔保公司(Pension Benefit Guaranty Corp.)的創(chuàng)立,。這總算讓人松了口氣,,但它保證不了以往的世界還像過去那樣運轉(況且養(yǎng)老金收益擔保公司如今確實也面臨著廣受關注的債務問題)。70 年代出現(xiàn)的經濟停滯─通貨膨脹,、石油危機和來自外國的競爭者令人震驚地紛紛涌入─再一次毀掉了人們鐘情已久的大公司工作機會,。到 80 年代杰克?韋爾奇(Jack Welch)在通用電氣公司(GE)大幅裁員時,“組織人”顯然已經讓位于“重組人”(甚至是“外包人”)了,。 ????但是,,公司鐵飯碗(以及使人無后顧之憂的公司養(yǎng)老金)時代的終結并不全然是件壞事。比如,,非白人和女性現(xiàn)在也能當上成功的企業(yè)家,。在 1950 年,,一半以上的白領女性干的是秘書工作。如今,,卡莉?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領導的惠普公司在《財富》500 強中排行第 11 位,。在 50 年代,誰又會想到肯尼思?謝諾爾特(Kenneth Chenault)和斯坦?奧尼爾(Stan O'Neal)等非洲裔美國人竟然能分別坐上了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和美林(Merrill Lynch)這兩家大公司的頭把交椅,? ????還有一個更加微妙的變化是,,我們現(xiàn)在既然對尋找固定工作的煩惱習以為常了,至少還能為不用再去走那條嚴格刻板,、一成不變的成功之路而感到高興吧,?“我們正在看到,開辟一項事業(yè)有許許多多的道路可走,,”卡內基-梅隆大學坦普爾商學院的羅伯特?凱利(Robert Kelley)說,。人們更樂于自己干─離開公司。而這一創(chuàng)業(yè)行動的典范就是在“組織人”的鼻子底下成長起來的: 薩姆?沃爾頓(Sam Walton)在 1962 年建立了他的沃爾瑪(Wal-Mart); 英特爾(Intel)的高智商小伙子們在 1968 年開辦了商店; 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的聯(lián)邦快遞(FedEx)航班在 1973 年開始飛行─這張名單還可以開下去,。 ????甩掉“組織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正如凱利所說: “我們會找到一條出路,,進入一個好得多的境地,。”到那時,,誰也不必穿上一身灰色法蘭絨套裝了,。 ????譯者: 王恩冕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