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欄目文章加載中,。,。。
安以動之徐生
位置:
雜志
????《老子》第十五章說:“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薄胺鸺艺f‘無生’,道家標榜‘長生’,,耶穌基督則用‘永生’,,但都是形容生命另一重意義的生生不已。只是在老子,,他卻用了一個‘徐生’來表達”(南懷瑾:《老子他說》,,第226頁)。陳鼓應(yīng)的《老子注釋及評介》中,,老子的原文同上,,他的注釋是:“誰能在動蕩中安靜下來而慢慢地澄清?誰能在安定中變動起來而慢慢地趨進?”(第122頁) ????什么是“動之徐生”的修道功夫,?“從容”便是,。作人做事,且慢一拍,。人生的機會并不像急流般的尼亞加拉瀑布那樣傾瀉而下,,而是如涓涓泉水般緩慢淌出一點一滴。態(tài)度上的成熟,,是一種思想品質(zhì),,仿佛釀制葡萄酒一樣,,必須置于一個不受外界干擾的空間,,數(shù)十年后才會變得醇香醉人。 ????“徐生”的生活態(tài)度,,是建立在心平氣和之上的,。然而,我們卻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里,,這樣一片土地上:匆忙的行動是所有事物的標志,。“舉世多從忙里錯”,,普通人的生活很難心安:
????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與接為抅,,日以心斗,。縵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縵縵,。其發(fā)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fù)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fù)陽也(《莊子·齊物論第二》),。
????人們睡眠時心神煩亂,,醒來后四體不安;與接觸的人周旋,,整日里勾心斗角,。有的疏怠遲緩,有的高深莫測,,有的辭慎語謹,。小的懼怕,令人惴惴不安,;大的驚恐,,令人失魂落魄。他們出口像利箭快疾而又尖刻,,就是說,,是與非都由此而產(chǎn)生;他們將心思存留心底如誓約一樣慎重,,就是說,,持守胸臆,坐待勝機,。這種心斗對身心的摧殘,,使他們猶如秋冬的草木,說明他們?nèi)找嫦麣?;他們沉緬于所從事的各種事情而無法回頭,;他們心靈閉塞好像密封,說明他們衰老頹敗,,作繭自縛,;他們灰心到了極點,再也沒有一點陽氣了,。 ????人生處在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下,,好可憐啊,!“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這種不能自主的被動人生,是莊子所厭棄的,。他給因不能自由生活所引起的種種人生困境起了一個名字,,叫“天刑”。他的正面主張,是“乘物以游心”(《人間世》),,即順應(yīng)自然律,,保持心靈的自由。 ????在《德充符》中,,莊子講了一個“兀者叔山無趾見孔子”的故事:魯國有一個殘疾人,,少了兩條腿,名叫“叔山無趾”,。他用膝蓋走路去見孔子,。孔子說:你看你做人不小心,,受傷變成了這樣,;現(xiàn)在來看我,來不及了,。無趾說,,我年青時不懂事,隨便輕用自己的身體,,就把兩條腿玩掉了。但我雖然沒有腿,,我今天來,,看見有個人的兩條腿還沒有玩掉。我為什么來呢,?就為了保全你這兩條腿不要被玩掉,。“夫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吾以夫子為天地,安知夫子之猶若是也,!” ????無趾對孔子非常失望,,名滿天下的孔子原來不過如此。他后來對老聃說:“孔子離‘至人’的境界豈不是太遠,?何以不厭其煩地教誨弟子修德務(wù)學(xué),?而且,他還不遺余力地追逐奇異怪誕,、沒有任何意義的名聲,。難道他不知道‘至人’是把名譽道德這些東西看作人生的枷鎖的么?”老聃回答:你為什么不就此讓孔丘明白 “死”與“生”,、“可”與“不可”本是同條共貫,、無所區(qū)別的呢?這樣他不就解開了身上的名韁利鎖嗎?然而,,無趾的回答,,當然也是莊子的想法,卻出人意料:“天刑之,,安可解,?”意即追名逐利,企圖建立不朽事功,,是人與生俱來的桎梏與刑罰,,怎么可能解掉呢? ????歷史上的孔子的確是非常入世的,,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這與莊子口中說出的叔山無趾與老聃的人生態(tài)度是恰好相反的。莊子認為,,孔子不能體現(xiàn)無為之道而有為,,不能解脫名聲的束縛,因而受到上天的懲罰,。倒是郭象在注莊子時為孔子說了好話:“今仲尼非不冥也,。顧自然之理,行則影從,,言則響隨,。夫順物則名跡斯立,而順物者非為名也,。非為名則至矣,,而終不免乎名,則孰能解之哉,!”圣人本身也是順物而自然的,,順物也就會有“名”,并非為“名”而行,。所以,,郭象認為孔子已體現(xiàn)無為之道,甘愿接受天刑(束縛桎梏),,表面上雖有受天刑的樣子,,實際上內(nèi)心并不會有受天刑的痛苦。 ????孔子的圣人境界,,我們可以容后再敘,。我們在此肯定“動之徐生”,實際上是贊賞一種充滿悟性的平和心,,借此可以實實在在地清楚看待這個世界,,并從中得到樂趣,。有了這樣一種心態(tài),我們就會掌控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成為它的奴隸,。 ????幸福意味著安寧,身體的安寧和思想的安寧,。這是一種自我滿足的情形,,一種與一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諧共處的情形,一種與一個人的生活目的相符合的情形,。這種安寧并不是要人不去進取,,而是要人以一種自然、有效的方式釋放自身的潛能,。
????
本文作者系北京大學(xué)副教授﹔ 聯(lián)系方式﹕yhu@vip.sina.com 相關(guān)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wǎng)
|